降本增效、报团取暖、刀刃向内……一系列行业关键词背后,消费企业们“各显神通”。



3月28日晚间,国内肉类龙头双汇发展披露2022年年报。报告显示,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公司整体营收小幅下行,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625.76亿元,同比下降6.16%;但与此同期,在公司的精细化运营下,双汇发展录得归母净利润56.21亿元,逆势实现了15.51%的同比增长。


【资料图】



分红方面,双汇发展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10元(含税),计划现金分红总额(含税)为34.65亿元。综合来看,双汇发展2022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25.43%,同比上升3.63个百分点,盈利质量进一步得以提升。




控成本




过去一年间,如何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寻找确定性的利润,成为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从双汇发展的年报中,可以发现一个重要抓手——“两调一控”。



2022年年初,双汇发展曾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如此总结“两调一控”方针,指的是相关产业的调结构、调价格、控成本。



落实到具体业务上,目前,双汇发展的主营业务包括三个方面,屠宰业、肉类加工业以及包括上游饲料、养殖,下游包装、商业等在内的其他业务。其中,屠宰业和肉类加工业是双汇发展的两大支柱业务。



最新财报显示,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双汇发展两大支柱业务均有下降,其中,占公司营收比重为43.45%的包装肉制品去年实现营收271.89亿元,同比下降0.59%;占公司营收比重为53.47%的生鲜产品实现营收334.64亿元,同比下降14.36%。



不过与此同时,双汇发展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的降本增效开始凸显价值。



首先看双汇主营业务去年一年间的降本情况:其中,包装肉制品成本下降3.11%,至189.16亿元,毛利率增长1.81%,至30.43%;生鲜产品成本下降14.41%,至317.49亿元,毛利率增长0.06%,至5.12%。



在外界的普遍认知中,有关猪的生意,都是费力且不太“讨好”的生意。当下的生猪屠宰行业几乎无进入门槛,但因产品高度同质化,原材料采购、销售渠道完全市场化,行业的平均毛利区间仅为5%-7%,无论怎么看都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但双汇仍能在这门生意中寻找到盈利的方法,其秘诀或在于完善的全供应链布局上。通过主营业务向上下游延伸,双汇已经逐步实现了饲料、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包装、终端连锁的全产业链布局。



据双汇介绍,目前其生鲜产品和包装肉制品均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进行生产。即生猪业务方面按客户订单预报量来确定需求量,进而组织采购、生产、运输……肉制品业务方面则会按需将产品依据品种、规格分解下达至对应工厂,再进行后续的生产、运输、销售……



双汇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双汇在全国18个省(市)建有30多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拥有年加工肉制品200多万吨、单班年屠宰生猪2500多万头的生产产能。



分布在全国各猪肉产区的肉类加工基地给双汇的日常经营带来了极大的灵活度:依托双汇行业领先的冷链体系,不同区域之间的肉类资源得以按需调配,进一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转。



这是双汇的降本增效护城河。




提利润




生产要素沿着供应链条有序流动,为双汇的利润增长打下牢固根基。但这还不够解释:猪周期潮涨潮落,双汇发展为何总是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冲淡其影响。



继续回归财报,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去年国内生猪价格整体高位的背景下,双汇发展的屠宰及肉制品业务毛利率仍然有所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冻品库存的释放。”



双汇发展近期接受机构调研时亦对此予以肯定,其表示,2022年公司加强行情研判,因势利导精准施策,生鲜产品中冻品盈利大幅提升、鲜品盈利稳步提升。2023年预计冻品仍有运作机会,但盈利贡献同比可能有所减弱。



除了冷冻品带来的灵活供货结构变化,双汇发展的另一个抓手在于产品结构的变化。据了解,2022年,双汇发展其他产品实现营收72.82亿元,同比增长15.45%,占营收比重已经上升至11.64%。



双汇发展表示,公司目前正围绕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加强新品研发,积极推动产品形态多元化、消费功能多元化、消费人群多元化和消费情景多元化,推动产品结构向肉蛋奶菜粮结合转变,向一碗饭、一桌菜转变,推动产品进家庭、上餐桌。



2022年,双汇的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7%,在产品创新研发领域加大投入。据了解,目前双汇已开发了适应全国性市场及地方特色市场的火腿肠、火腿、香肠、罐头、酱卤熟食、餐饮食材、生鲜产品等1000多个产品。



具体来看,琳琅满目的产品中,双汇王中王作为公司明星产品,畅销多年,深受消费者喜爱;辣吗?辣、火炫风、双汇筷厨、智趣多鳕鱼肠、轻享鸡肉肠、Smithfield 品牌产品等公司近年推出的新产品,极大地迎合了消费升级的需求,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双汇的财报中还多次提及了另一个颇具想象的业务方向——预制菜。




新想象




从过去两年间的资本流向来看,预制菜是当仁不让的新风口。NCBD(餐宝典)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在31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4.1%,预计到2025年将会突破8300亿元。



近万亿的市场背后,藏着一个以供应链为主要竞争力的ToB金矿,而双汇作为肉制品加工行业的龙头,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2022年财报中,双汇发展表示将在2023年加快预制菜业务发展,围绕“八大菜系+豫菜”,对接不同区域消费需求,加强预制菜产品研发,完善多元化产品矩阵,提升预制菜产品竞争力,加快完善预制菜产能布局。



在此之前,双汇还曾在互动平台多次提到预制菜相关业务,如自加热米饭、啵啵袋等方便速食类产品,以及双汇八大碗和家宴礼盒等中华菜肴类产品。



在近期接受机构调研时,双汇简明扼要地对外袒露了预制菜业务“打法”,其表示,将主要围绕流通渠道、餐饮连锁等B端渠道、门店渠道加强开发,促进规模提升:其一是围绕流通渠道,借助肉制品现有的销售渠道,发挥网络优势,加快市场渗透。其二则是围绕餐饮连锁等B端渠道,加强开发餐饮连锁客户,加快规模提升。其三是围绕门店渠道,坚持标准化的招商、建店及运营体系,实现提质增量。



财报数据从侧面展示出双汇不断强化的渠道能力。据了解,双汇的经销模式分代理销售与直接销售。截至2022年末,公司共有经销商19938家,对比年初净增加991家,增幅5.23%,其中:长江以南6462家、对比年初增幅4.29%,长江以北13476 家,对比年初增幅 5.69%。



如同毛细血管般铺开的销售网络,成为双汇发展第二曲线的便捷通路。海通国际在研报直接指出,双汇发展的肉制品产销率长期维持在100%左右,产品结构“多元化+高端化”将成为未来发展主线。相比于屠宰业务,此部分业绩的盈利能力更为优质,周期性属性明显较弱,预计“量稳价增”的发展趋势将能够延续。



随着“预制菜业务持续布局,(将)为公司创造业绩增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