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绿皮黄瓤、黄皮红瓤、绿皮彩虹瓤,这样的西瓜您见过吗?

位于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的高闸农业产业园试验棚里,就有这样色彩缤纷的西瓜,20多个新品种争奇斗艳。

现在正值西瓜上市季节,6月13日一大早,园区技术负责人闫军就进棚忙碌起来,随着西瓜陆续成熟,订购电话也多了起来。看着地上趴的、蔓藤上挂的绿油油、圆滚滚的西瓜,闫军满眼都是丰收的喜悦:“今年西瓜3月5日移栽,5月底上市,一开盘就卖得好,1公斤4.1元,到现在园区的瓜已经卖了70%,剩下的也早就预订出去,供不应求。”

闫军是高闸镇一名普通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25年,自2015年开始与宁夏农林科学院合作,8年时间里,在农科院专家手把手指导下,已从种植“小白”成长为一名农技人员。

“以前我自己种了80亩设施温棚,在宁夏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每亩地总产值过3万元,利润达2万余元。为带动更多人致富,今年我把棚分给其他农户种植,自己只种了30亩,主要进行试验示范推广。”闫军说,我这棚里就有20多个新品种(系),都是宁夏农科院自主培育和从全国各地引进的最新品种(系),像这个嫁接麒麟系列,1公斤卖到4元;黄皮红肉的红太阳无籽西瓜西瓜,论个卖,1箱2个瓜100元;花皮黄肉的新金兰,汁水丰富,咬上一口,又脆又甜,口感细腻……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高闸镇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推动了以大棚西瓜、辣椒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打造“马家湖”品牌。为助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高闸镇高闸村开展院地合作,引领带动农民开春种西瓜,6月中旬瓜收完后开始种辣椒,示范区亩年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

“通过宁夏农科院与利通区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将传统手段和先进科学栽培技术相结合,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达到绿色标准,实现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园艺研究所负责人杜惠莹说。

宁夏农科院副研究员于蓉介绍,近年来,针对利通区西瓜栽培品种单一、病虫害逐年加重的问题,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引进和筛选高抗、优质西瓜新品种,推动主栽品种的丰富和更新换代,满足标准化和高品质西瓜生产需要;针对利通区设施农业园区发展城郊观光农业的整体规划,引进和示范6个高品质、优质、功能型特色无籽西瓜品种、10个早熟小果型吊蔓栽培精品型西瓜品种(品系),10个早熟中大果型抗病、抗逆优质丰产型西瓜品种(品系),满足生产消费市场对多样化、优质品种的需要。目前,该体系拥有西瓜自主培育品种(系)22个,每年引进新品种(系)40—50个,主推新品种(系)15个:“由于园区采用蜜蜂授粉、水肥一体等新技术,每亩地可为农民节约成本2000元以上,增效10%。”

“我们的西瓜品相好,果皮较薄,果肉口感甜而多汁,早已成为当地及周边各大农贸市场、超市的‘新宠’,园区400亩西瓜一开园就被预订一空,并有客商与种植户达成了明年的供货协议。”闫军说,“今年园区的新品种西瓜每公斤价格比传统西瓜贵0.8元,这就是科学的魅力。”

烈日下,低保户张振才一家人正忙着装车。

“价好不说,瓜长势也强。”他边说边抹了一把额头的汗,咧开嘴笑了,“我今年种了7栋棚,占地10亩,1亩地西瓜产量5500公斤,产值可达1.8万元,加上收后复种辣椒,这1亩地产值最少在2.3万元,今年基本就可把建棚的投入收回了。真应了那句话,抱着西瓜奔小康喽!”爽朗的笑声在火热的空气中飘散开。

“小西瓜成就大产业。接下来,我们会加强技术引进和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种植品质和产值,让村民收入更有保障、稳步增长。”杜惠莹说。(宁夏日报记者 张瑛 文/图/视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