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2022年业绩预告密集披露,光伏产业链公司频频传来好消息,龙头企业接连业绩预喜。其中,通威股份预计2022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272亿元,同比增长207%-231%;隆基绿能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45亿元到155亿元,同比增加60%到71%;阳光电源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32亿元-38亿元,同比增长102%-140%;此外,天合光能、特变电工等企业,净利润也都实现大幅增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过去的一年,虽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但光伏行业仍然成绩亮眼,也给新的一年行业发展势头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新能源研究室主任江华表示,随着2023年整体经济的复苏,供应链矛盾的缓解,市场会快速增长,光伏行业将再次呈现创纪录的新增装机规模。
多重因素共促 行业成绩亮眼
去年,中国光伏产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87.41GW,同比增长60.3%。在全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史利民看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促进,光伏产业在疫情扰动下逆势而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史利民指出,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光伏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也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政策供给,优化发展环境,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撑。
“从市场端来看,整个光伏产业从原来的补贴驱动转向了市场需求驱动,国内外需求非常旺盛,市场快速增长。”史利民表示,国内启动了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和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在这些项目的推动下,国内光伏市场高速发展;同时光伏的应用也日益多元化,包括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生态治理等应用也不断拓展。
中国光伏行业取得的良好业绩,与国外市场需求旺盛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泰新能副总裁黄海燕表示,一方面,低碳发展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处在能源转型的加速期,各国相继出台碳减排相关政策和规划,催生了对绿色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地缘冲突、能源危机、疫情等因素导致传统能源价格攀升,也进一步带动了全球光伏装机的增长需求。
黄海燕还强调,“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背后,离不开中国光伏行业自身的深厚积累。”她表示,中国光伏行业产业链健全、技术独立自主、市场扩张迅速,其发展具备供应全球市场的雄厚实力,且组件产品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和性能优势,是海内外客户的最优选择。
淡季不淡显现 发展空间上升
当前,光伏行业发展空间正快速上升。史利民指出,虽然去年由于产业链各环节供需失衡,部分供应链价格剧烈震荡,但从去年四季度起,产业链供需矛盾开始缓解,国内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价格都有明显回调。价格回调后,会促进电站投资成本下降,收益率上升,电站投资积极性显著提升,进一步刺激需求。
“近期,在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明显回调的情况下,呈现出了‘淡季不淡’的现象。”史利民表示,供应链矛盾的缓解,将为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助于光伏产业链实现良性的合作共赢和发展。他认为,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市场快速增长已成为新常态。
在江华看来,去年供应链紧张的形势缓解后,之前一些因为价格因素而被抑制的需求将会得到释放,国内和国外市场都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在国内,2023年组件价格下降后,组件需求会快速释放,叠加国家推动大基地建设的强力推进,集中式电站装机将有一个更加明显的增长,同时,分布式也会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预测2023年国内装机将在100GW以上。
而对于海外市场,江华表示,欧洲的地区性冲突导致欧盟对能源安全的重视,将提升其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美国2022年通过了反通胀法案,而ITC政策延期,将使美国市场有明显增长;此外,印度、巴西等市场也都会出现增长。他预计,2023年,全球新增装机大约将在330GW以上。
在黄海燕看来,光伏作为便于开发且成本较低的清洁能源,已被越来越多的区域市场和国家接受,助推全球光伏市场蓬勃发展。她表示,“随着整体经济复苏,供应链矛盾缓解,产业链产能逐步释放,光伏装机成本呈下降趋势,也为下游电站端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传统挑战犹存 警惕内卷隐忧
虽然当前光伏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史利民表示,目前,光伏应用端存在接网、消纳、土地使用、土地税费等方面的制约。他强调,要严格落实应并尽并、能并早并的原则,加强源网荷储统筹规划,加快输送通道建设,使电站建设与输送、消纳相协调,同时,还要通过政策进一步降低电站投资的非技术成本。
与此同时,近年来光伏行业的加速扩产,或将带来“内卷”的挑战,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中国光伏规划扩产超过480个。史利民认为,适度的市场竞争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进步,增强产业的活力。但从过去两年光伏各环节规划产能扩张和市场需求的预期来看,未来有可能会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情况,从而引起剧烈的竞争和洗牌。
在江华看来,组件端的扩产确实有供需失衡的隐忧,从各企业发布的扩产规模来看,都是比较大的,扩产的速度比需求增速快,有可能带来供需失衡的结果。不过,他还表示,光伏是一个成长型的行业,市场增速往往远超预期,同时,龙头企业都经历过光伏大起大落的周期,抗风险能力已经很强,能够适时的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发展的节奏。
此外,国际市场也仍然存在贸易保护等诸多风险。江华表示,美国已经以“强迫劳动”名义阻碍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美国还在拉拢其他国家和一些组织审查中国光伏产品,而印度和土耳其等国也在通过关税扶持其本土制造业发展。他表示,目前,在单边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各国对构建自己的供应链需求在上升,海外企业纷纷投资设厂,未来全球性产业竞争会更加激烈。
面对贸易壁垒挑战,黄海燕表示,政策方面,希望政府面对国际间贸易摩擦能牵头组织行业协会,积极应对贸易诉讼,最大化降低贸易壁垒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企业自身也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碳足迹相关认证,提供更绿色、低碳的光伏组件产品,为可能的绿色贸易壁垒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