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这首《小村》作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秋。时梅尧臣应晏殊辟前往陈州(今河南淮阳)任镇安军节度判官,途经淮河。淮河两岸本是富庶之地,但是诗人所见却是一片破败:经行许久才见一个小村子,村里的农户稀疏地插着一些棘篱,充作大门;秋日寒冷,怀抱孙儿的老翁居然赤身裸体;寒水侵蚀着树根……作者见此,忍不住发出对所谓“太平时代”的诘问:这还是王化下的百姓吗?! 著名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朱东润先生说梅尧臣富于政治批判精神,此诗正可见一斑。 再说梅尧臣。做完《小村》《岸贫》不久,他来到了以故相身份知陈州的晏殊门下。晏殊一向对梅尧臣颇为赏识,满指望尧臣在自己门下,可以多一些宾主唱和的欢乐。但是两人似乎并不合拍。为何呢? 此前在扬州,赠别宴上,欧阳修郑重推举自己这位老友为孟郊,的确,梅尧臣和这位孟郊一样仕途蹭蹬,一样富于批判精神,也一样走着“郊寒岛瘦”的诗路。但晏殊何许人也?这位作诗讲求“富贵气象”的大官,生活优裕非常,他的出身、官途都很顺利,他也乐于待在这个舒适空间里,享受美食美居,以写出“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这样意象优美的诗为乐,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美景中感叹时光荏苒,搜肠刮肚地写出心中的一点意绪。一句话,诗是他精美高雅生活的一部分,精致地表现出他的雅意、所乐。由于晏殊生活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看不到广大的人民,得不到多少诗料,所以他欢喜去故纸堆里找诗,写了不少拟古诗。 现在梅尧臣在晏殊手下,多少怀抱着知遇之情。于是在晏殊的倡导下,梅尧臣也集中做了很多拟古诗,比如拟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署》,拟宋之问《春日剪彩花应制》,拟张九龄《咏燕》,拟王维《观猎》,拟陶潜《止酒》,拟杜甫《玉华宫》,拟韦应物《残灯》,拟韩愈《射训狐》,等等。梅尧臣在晏殊幕下两三个月,这个数目实不算小。从这些诗作来看,主要涉及咏物、观猎、宫观等题材,是一般的“富贵”题材,这或者也能侧面说明晏殊的品诗趣味。 此外,还有一类唱和诗,恐怕也是梅尧臣内心所不能安然对之的。比如,一路上他明明看见的是必须困苦难堪的生活,感叹王化不泽被他们,但现在晏殊却写下一首《民乐》,吩咐尧臣和一首。怎么办呢?尧臣只得做一首《和<民乐>》。 这样两个经历如此不同的人,不产生心灵的共鸣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