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方向已经明朗 "中特估"估值仍具修复空间

近段时间,"中特估"概念引发的估值修复仍在演绎。有券商认为,短期行情在热点题材上体现出较高的赚钱效应,在国企改革的深度价值挖掘方面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也有券商认为,"中特估"的主线方向已经明朗,从中长期看,估值仍具修复空间。

山西证券:


(资料图)

央企国企长期价值凸显

"中特估"的概念2023年以来被多次提及,在政策层面,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20-30年来发展迅速,央企国企长期被低估。近年来,GDP与社融比值走低,市场中资金运用效率偏低,随着对直接融资的强调,央企国企估值作为风险资产的定价,将向内在价值回归。在宏观层面,2015年以来,居民杠杆率攀升,政府支出增速长期高于政府收入增速,带来大量地方债务。面临2023年以来的房地产走弱、土地财政转型、M2高投放但CPI低增长等压力,央企国企是承接中央信用投放可能的理想标的。在市场层面,A股从散户化走向机构化,逐渐成熟,长期资金比重提升,有利于央企国企长期价值的兑现。

国企改革的重心由过去的市场转轨、资产监管和制度设计等转变到央企国企的质量提升,构建推动"质量提升-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估值重塑"的循环。通过改善公司治理,资产重组,向上市平台注入优质资产等措施来提升企业质量。之后,结合考核目标转变,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推动股权激励等措施达到价值实现。同时,做好信息披露,增加投资者交流与市值管理重视程度,推动多方利益相容。引导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通过增减持、分红和引入ESG机制等方式重塑对央企国企的估值,实现内在价值的匹配,并为直接融资与资产并购重组创造条件,实现良性循环。

从政策方向来看,未来的投资机会主要围绕以下方向:一是资源整合型。关注央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以及存在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平台或重组预期的板块和标的,如军工、交运等。

二是基本面改善型。此前基本面较弱,但因行业景气、周期上行等原因,近期有所改善,并有望持续向好,如建筑和船舶制造等。

三是价值重估型。此前估值明显偏低,但是受益业务预期与估值逻辑变化,催生重估行情,如自然垄断相关的公共事业领域与三大通信运营商等。重点推荐行业:船舶、建筑、军工、公共事业、交运和通信。

兴业证券:

"中特估"破净比例有所降低

随着轮动强度收敛、主线形成,"中特估"指数迎来一波上涨,当轮动强度开始从底部上行,板块则往往会经历一段主线发散、快速轮动的过程。

经历4月以来的轮动收敛、主线领涨后,"中特估"轮动强度已再次自底部开始回升,板块或将再度步入主线发散、快速轮动的阶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