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春节期间,中国多部高质量电影公映后受到广泛关注,并创下近68亿元的票房。其中,《流浪地球2》成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作品,表明中国已经具有制作比肩好莱坞科幻大片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先进的电影工业技术以及精彩的叙事。
长期以来,科幻电影几乎由好莱坞垄断,因为科幻片门槛比较高,它必须拥有对未来世界独特的幻想和叙事,以及强大的概念设计与特效制作能力。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曾经登陆月球,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战机与航母,因此,好莱坞电影里的美国人与外星人战斗或者征服太空的故事,具有现实感。一度,其他国家没有强大的航天航空等国家实力支撑,这种科幻叙事存在很强的违和感,同时,较弱的电影工业也无法支撑如此高投入的科幻类影片制作。
中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拥有世界先进的战机、航母、空间站等,航天器能够登陆月球、火星,具有了支撑科幻电影的国家实力心理基础。同时,好莱坞敢于投资高成本科幻电影,主要是其垄断全球市场消化成本,降低风险。已经成为全球电影票房大户的中国,目前也具有支撑大成本科幻片的市场基础。此外,包括刘慈欣等科幻作家在内的作品,也获得了世界性影响,中国科幻叙事已经成熟,因此,中国已经具有拍摄科幻大片的条件,关键是中国电影从业者是否拥有技术、文化上的自信与能力。
《流浪地球2》显示出我们可以做到。首先,电影具有很强的质感与未来感,这得益于制作方超强的概念设计能力,并由置景、道具部门以及视觉技术特效部门加以落实。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为电影提供了工程车辆、机器人等工具,道具部门制作出逼真的太空服、量子计算机等,视觉技术部门提供了先进的特效支持,打造出一个独特而真实的未来世界,这背后是各种先进设备、技术以及制造业的使用。制作团队还在拍摄过程中,探索构建了现代化的流程和标准,为我国建立完备的先进的电影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该片在特效方面不输于好莱坞,在叙事上也与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团结奉献的精神,营造出一种更真实的史诗感,而不是爆米花般的娱乐。故事和人物感动了国内观众,特效产生了震撼效应。但是,影片就像一座冰山,影迷不断挖掘出更多细节与秘密,尤其是对人工智能MOSS与人类未来命运的探讨成为现象级话题,这种独特的价值和叙事,也在海外影迷中获得很多支持和欢迎。
科幻电影在上世纪70年代崛起于好莱坞,并成为美国席卷全球市场的主要电影类型,为观众“造未来之梦”。在那个时代,美国处于冷战守势、深陷越战泥潭以及经济滞胀等,整个国家精神萎靡不振,因迷茫而失去自信。建立在数字技术上的《星球大战》诞生后,将电影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的关系进行了重构,出现了一大批科幻电影,引领人们关注未来和科技创新,极大地增强国民信心。
现在,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并迈向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刻,并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建立以科技发展为主要推动力的未来观,以及强大的民族自信,需要更多的科幻电影承担这种叙事功能与价值引导,引领面向未来的昂扬斗志和精神。
《流浪地球2》表明我们有了这种能力与自信,但还需要更多的科幻影视作品涌现,构建属于中国自己的未来之梦,为国内外观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扶持政策,鼓励电影人制作高成本与高风险的科幻电影,并帮助它们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