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贺泓源 北京报道

“通过好的政策来稳定民营企业信心,从而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用进一步改革的确定性,来稳定市场的不确定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6日晚,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如此写下自己感受。这是刘永好履职两会的第31年,他已经72岁了。

眼前的刘永好神采奕奕,今年,他带来了六个提案。分别聚焦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饲料节粮及优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加强农村经济带头人培育、促进冷链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政府主导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

其中,《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提案》,成为刘永好的关键提案。

他表示,作为川商总会会长,调研发现,过去一年以来,民营经济投资的信心确实下降了。正常年底,川商返乡投资每年一千多亿元,去年只有五六百亿元,下降一小半。

很多川商表示,经济下行和消费不足是影响投资信心的因素。另一方面,好多民企对未来的预期不够明确。

“疫情逐步过去了,中央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这种明确的态度,对民营企业信心提振有相当的好处。我建议中央的这些精神,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市场经济,支持表彰企业家认真去做的这种精神贯彻落实宣传多一些,而减少市场的误判和误解。”

由此,他在提案中建议,加强各类涉企政策的全面、及时、精准解读,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形势预期。完善民营企业的支持机制,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具体行动来看,鼓励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走近民营企业;引导更多具有行业代表性民营企业参与地方产业规划和项目招引,保护和增强民营企业家参与发展经济的主体地位;将更多民营企业纳入地方政府、央企、国企集采库,尤其是让中小微企业明显感受到平等待遇的市场空间,从实效上支持更多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

另外,近期,生猪价格再次跌落到成本线以下。这让市场对于养猪产业,抱有怀疑。

对此,刘永好表达了自己的乐观。“总体养猪是能够赚钱的。随着时间推进,养猪周期波动一直还会有,但是今后可能不会像现在那么大、那么猛、那么长了。”他说。

3月5日晚,关于民企生存状况、养猪产业走向等问题,南财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刘永好进行了一场对话。

刘永好在两会期间媒体接受采访。图片来源:新希望集团

《21世纪》:2022年银行贷款利率下降很多,但你也提到发债难问题,如何看待民企整体融资成本?

刘永好:国家为了支持经济发展,数次降息,现在银行贷款利率总体是比较低的。但对于企业来讲,银行贷款只是一方面。银行贷款历史上和现在总体上讲,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这一类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他们(银行)希望支持一些更好的企业,风险小一些,因为这有利于银行效率提升。

过去企业融资,是几个方面。一是银行贷款,第二,通过信托,通过其他的所谓影子银行有一部分资金。而现在通过整顿,影子银行基本上没有或者减少了。而通过信托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的融资减少了很多。

对于发债,我注意到过去这一年,民营企业发债相对比以前减少了很多,比较难,而且发债利率没有降,有的还增长。发债以前比银行贷款利率要低,但现在发债比银行贷款利率要高1个点子, 2 个点子,甚至更多。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发债跟前几年比明显降了很多。而整个发债比例,民营企业占比明显偏低。

我觉得这方面就是一个问题。我们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叫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同样对待。有的企业就反映在同等情况下,同等评级、同等规模、差不多的业绩情况下,民营企业发债比较难。第二即便是发出去了,但是都会高1个点子或者是 2 个点子的成本,这一两个点就是非常大的成本。要在这个问题上形成支持、帮助、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格局,其中金融政策也非常重要。所以希望国家在金融政策上给予更多的一些帮助和支持。

《21世纪》:对民企贷款还有哪些建议?

刘永好:经济发展周期性比较强,有些行业两年一个周期,有的3年,有的 5 年一个周期,根据这个周期来进行融资可能好一些。

在周期好的时候,银行往往愿意多给。当周期不好的时候,且出现了亏损,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往往贷的少了。这样不利于对抗周期的一些波动。假如我们从整个周期角度来看,对优势的企业、优秀的企业来说,总体应该是盈利的。在这个问题上也应该再做一些考量才好。

《21世纪》:如何看待消费市场恢复状况?

刘永好:现在民营企业总体的信心还是在一个恢复的过程中。恢复在于疫情放开以后,特别是春节以后,消费逐步进入一个小旺季,包括旅游点,包括餐饮,大家都想出来透一透气,都想出去吃一吃,见见朋友。这叫做反弹,我觉得是好的。但是反弹能否持续下去,且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再观察。

第二,像房地产销售也比较疲软。其实消费疲软很大原因是老百姓现在对未来的预期判断。很多老百姓把钱存长期了,消费就少了。当老百姓的预期未来很好的时候,他们敢于消费,勇于消费,我觉得这样对经济来拉动或许是更大。只有消费上去了,我们企业才有订单,企业发展才更有干劲,信心才会更足。

《21世纪》:随着政府宏观调控落地,是否意味着养猪产业毛利率被框定?

刘永好:养猪行业周期波动很大,通常 4 年左右一个周期。而这一次的波动更大,是因为有新冠疫情冲击,又有非洲猪瘟传播、俄乌冲突导致的粮价上涨、消费下行趋势等,使得猪周期拉得更长了。低谷可能时间会长一些。

但是猪周期有低,一定有高,有降,一定会有增,这是肯定的。最近猪价是有些上升趋势的。

周期几乎都是这样的。把周期好的时候,价格高赚的钱,拿来补周期低的时候亏的钱。还有很多时间是盈亏平衡的。

这几个环节加在一起,总体养猪是能够赚钱的,这是个基本点。特别是有一定规模的养殖能力、水准、技术较高的、抗周期能力比较强的、融资成本相对比较低的这些企业,他们成为行业里边周期波动幸存者是完全可能的。

《21世纪》:新希望对于养猪产业定位如何,投入规模是否会有变化?

刘永好:新希望在养猪产业上正在积极地进行布局,在迅速地提升养殖的能力和水平。也探索用数字化的一些手段和能力,进行更加科学的、智慧化的养猪,来提升整体的抗病的能力和养殖成本的降低和抗周期波动的能力。总之,我觉得随着时间推进,养猪周期波动一直还会有,但是今后可能不会像现在那么大、那么猛、那么长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