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
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女性话题的讨论愈演愈烈,有人大胆发声,有人重“拳”出击。其实,这些问题很多时候并不单是“女性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社会层面的问题。
(资料图片)
比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不在于把女性当作一个弱者不断地给予关怀与照顾,而是抛去这些“标签”让女性和男性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医疗健康领域女性众多,无论是一线医护还是临床科研者,她们都撑起“半边天”。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约访了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领域女同胞代表,请她们谈谈背后的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南丁格尔精神: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好好对待、照顾每一位患者。南丁格尔精神是爱护弱小事物的精神和本能,它的精髓就在于奉献,无私的奉献自己的爱心,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医护工作者的日常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克鲁多医生的这句名言在护理工作岗位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南方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护师邹艳平作为奋战在一线的护理人员,这三年来从逆行武汉到驰援香港,再到支援广州各区核酸采集及参与琶洲方舱医疗队的工作,每个抗疫战场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说,“没关系,我的孩子已经比较大了,我是ICU专科护士及老年专科护士,让我去吧。”“虽然,疫情期间,我舍弃了小家,但守护好大家,才能有我这个小家”,“我们其实很幸运,是奉献者也是被爱者。”
从不理解到支持其实,最初开始在心内科CCU病区从事护理工作时,邹艳平的家人还不能理解她的工作。刚跟骆先生结婚时,邹艳平还在ICU工作,加班、熬夜、凌晨收治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几乎是每天的工作常态。那时候,丈夫会问她:“为什么别人可以准点下班,而你总是要加班?”“这就是我们护理人的工作啊!身为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职业道德操守,更要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感。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是我值班时候来的患者,都会照顾处置好患者的一切才离开,这是自己多年护理工作的初心。”邹艳平说道。
后来,婆婆住院的经历彻底改变了邹艳平丈夫的看法。那次,婆婆生病手术,作为护士的邹艳平却没时间在旁照顾,而是在病房里照顾别人家的老人,而作为陪护的丈夫,第一次切实的感受到了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者忙碌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我丈夫在病房照顾婆婆时,看到所有的护士工作时间都没有停下来过,有时候,很多患者同时都在呼叫护士,每个护士的手脚不停都不够用,根本没有时间完成文书等工作,只能等忙完手头上的活,然后才进行补充记录,常常加班加点。”邹艳平说:也就是在那次之后,丈夫开始逐渐理解她,开始心甘情愿地承担下照顾家里的责任,成为她身后坚实的支持力量。
新冠疫情暴发,邹艳平主动请缨去支援武汉,于2020年除夕夜紧急出发,成为广东省援鄂医疗队第一批医疗队员。丈夫当时没有阻拦,而是默默帮她准备行李,让她记得带上体温计和保温杯,嘱咐她照顾好自己,要平安归来。家里的老人也同样是她坚实的后盾,在她外出工作时,帮她照顾家里及孩子,默默帮她撑起家庭这个大后方。
在繁忙中寻求平衡疫情这三年,邹艳平到处奔波,虽说,每一次的工作经历都是一种成长,但说到底,对家中两个孩子的影响更大。去武汉支援那年,小儿子刚上四年级。“虽然我准备去支援的时候,跟他们商量过,他们当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态度及情绪,只是默默的点头支持,但是,其实在看到一些新闻报道时,他们还是会担心我的安危。记得有一次学校让制作一份关于新冠病毒相关知识的手抄报,我儿子直接拒绝,甚至无法完成,到现在,他都很难直面这件事,说起来都会伤心流泪。有时,想起来会满怀愧疚。”
这三年,工作的忙碌让邹艳平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错过了小儿子的“小升初”、大女儿的“中考”等关键阶段。“对孩子是有亏欠的,但只有守护好‘大家’才能有我们这个‘小家’。”邹艳平时常会跟孩子这样讲。“虽然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有限,但是,我会尽量做到有效陪伴,特殊时期出差在外,会在电话及视频里去跟他们沟通交流,鼓励他们自己勇敢做出一些尝试。作为母亲,我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做一个榜样,一个价值观的取向,希望她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虽然工作比较忙,但我一直都是孩子们班级的家委成员,会力所能及的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她也会让孩子们参与到她的工作之中,比如让孩子们来医院做志愿者,让他们近距离体验自己的工作环境,感受守护生命的意义。
“放手”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家小孩的自主性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是非常棒的,他们会自己思考后做决定,我也会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他们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邹艳平表示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一个独立且优秀的人。“我觉得女孩子还是要鼓励她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做一个独立女性,坚持自己热爱的事,这是非常重要的。”
从医二十载,依然热爱回顾过去三年的经历,邹艳平表示令她印象深刻的事有太多太多,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满怀感恩。她始终认为身为医务工作者虽然很辛苦,但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付出被看到了,社会以及身边的朋友都向他们给予了很多的关怀。“我们是奉献者,也是被爱者。每次在我出发去支援前,身边的朋友都会打电话或发微信来问候我,让我注意安全,好好休息。”邹艳平还提到其实过去的三年里,不只是医务工作者,各行各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共同承担,共同抗击这场疫情。“比如外卖小哥、快递员、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等等,他们也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这其中处处都可以见到女性的身影。在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中,护理队伍中参与抗疫的队伍非常庞大,更是不容小觑的温柔力量。所以,当我们在疫情一线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奋战时也不会觉得孤单,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不是在单打独斗,我们的背后有很多人在支持,我们的背后还有强大的祖国。”
疫情期间,邹艳平和自己的组员除了要去全国各地支援,其实,老年病科的日常护理工作也并不容易。相较于其他患者,老年患者在行为和思维能力上都更为衰弱,同时,因为长期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力及营养方面比较差,是重点照护的人群。“首先,在护理工作上可能会更加琐碎繁杂,除了日常的输液、服药及健康教育以外,长者的皮肤护理、喂食指导、排泄清洁、心理关注及自尊维护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去协助照护及悉心指导。其次,跟老年人的沟通也会存在一些困难,有的老人家只会说自己的家乡话,我们就要去学习不同的地方语言,有的老人家存在失智、失语等情况,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应用到非语言沟通的技巧,有时候,碰到老人家情绪不好,不太愿意跟你沟通或者是不想麻烦你,这些都需要我们更有耐心地去关怀他们。再者,在老年病科,我们不可避免会直面生老病死的问题,患者及照顾者的照护技巧赋能、临终长者的全程照护及生死教育是难点,需要我们工作中注重分寸,适时鼓励家庭力量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参与,在尊重长者自我意愿及决定的同时,不忘关注家人的想法及哀伤情绪的安抚,需要强大的共情能力。”
无论是从护理工作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社会人士的普遍认知,护理的工作人员现在仍然以女性为主。女性细腻的观察力、包容的特质、温暖的感知力及共情能力强等特点及优势,这些让她们在所从事的护理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比如我们科室的护理同事有些已经身为人母,而新来的年轻同事大多都是90后、00后的独生子女,有些比较有个性及主见,那我们老同志也会把对孩子的温暖和包容带到工作中。”邹艳平表示,在老年病科失能长者的护理照护工作中,有时可能会涉及到一些隐私方面的护理问题,有些年长的阿姨看到男护士会觉得尴尬,会跟他们要求说能不能安排女护士过来操作及照顾。不过,邹艳平本人非常欢迎越来越多的优秀的男性加入到护理的工作行列,“男性在理性思维以及身体体力等素质上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像在重症病房、急诊科、精神科等这些力量型工作需求比较多的科室,就比较需要男护士,他们都是护理岗位上的得力干将。”
今年已经是邹艳平从事医务工作的第24年了,不过在接受采访时,她依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露出了她对这一行业的热爱。“其实,我的心愿就是做一个临床护理专家,也很愿意为之努力。虽然,有时加班工作也会感觉到很累,但是,每天下班之后,我依然会很开心,不会因为工作中有时被误解或者跟患者及家属沟通不愉快而感到难过,因为,自己仍然是被长者需要的,自己的工作是值得的。无论如何,我依然是热爱这份事业的,也依然热爱我目前所拥有的生活,这也许就是职业女性所具有的乐观及不可战胜的韧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