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上海报道

汽车“新四化”的大背景下,希望通过IPO实现从燃油车零配到电气化零配转型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8日,主营汽车内外饰企业的一彬科技(001278.SZ)顺利敲钟创业板,也在上市首日涨停录得44%涨幅。但行业当前较为低迷的背景,使得公司市场预期处境较为尴尬,总市值略超30亿。

而根据招股信息,虽然市场已经全面转向注册制,但一彬科技的发行价格17元/股仍为审核制阶段提供的参考市盈率上限22.98倍,低于35.58倍的行业平均市盈率。

分析人士认为,公司二级市场预期不高,或与公司当前在新能源车领域零配收入比例和技术难度不高有关。

记者尝试通过邮件向一彬科技了解其新能源配件比例,以及新能源专用零件发展情况。截至发稿,未获得明确回复。

一季度业绩有变化

作为一家主要服务燃油汽车零配的企业,一彬科技曾于新三板挂牌,并于2020年4月进入精选层辅导转板。创业板注册制到来后,一彬科技则迅速转战创业板申请IPO注册。

业务上看,一彬科技主要从事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产品包括汽车塑料件及金属件,广泛应用于副仪表盘系统、空气循环系统、发动机舱内装件系统、立柱护板系统、座椅系统等。

客户方面,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东风汽车(包含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启辰汽车公司)、上汽通用、吉利集团(含沃尔沃品牌)、广汽丰田、东风本田、华晨宝马等。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全年,一彬科技营收分别为13.20亿元、14.27亿元和18.62亿元,同比增1.05%、8.08%和30.50%;同期归属股东净利为0.88亿元、0.98亿元和1.12亿元,同比分别增53.75%、11.12%和14.55%。

需要指出,汽配业务公司的收入利润波动在过去三年是非常显著的。根据Choice数据统计,申万三级机动车零配与设备2020年到2022年三季度的归属股东净利平均增长率为43.96%,-0.89%和8.29%;而中信三级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期增长率为21.74%,51.39%,12.11%。

相比之下,一彬科技的利润增速却较为稳定,并且连续三年维持增长,似乎并未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对此,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向记者分析称:“可能是因为公司主要聚焦国内业务和塑料件业务,一些金属业务模式也是以定点采购配合定点销售为主的模式,所以大宗商品价格和运价的敏感度并不高。”

记者发现,公司在获准注册并初步询价完成之后披露的业绩预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动。

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一季度扣非归属股东净利同比减少5.51%至21.26%,系受新冠疫情及春节假期的影响;同时虽然一季度营业收入实现增长,但今年1-2月营业收入也同比出现下降,理由为随着模具及固定资产的投入,导致产销量不及预期时单位固定成本明显增加。

含“新能源”量几何?

燃油车的缩量被认为是大势所趋。但新能源汽车内外饰与燃油车会因为结构不同,车规要求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通用性。

那么一彬科技的新能源上车比例和专用零件比例是否足够高?按照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建华在IPO路演时介绍的提法,一彬科技正在“逐步开发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

在公司布局上,记者发现,一彬科技在2022年5月16日注册了一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但主营业务及其与发行人主营业务的关系上却显示“尚未实际经营”。

从募投项目来看,一彬科技拟募资6.34亿元,其中3.53亿元用于汽车零部件(慈溪)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生产基地项目”),预计将新增新能源汽车用铜排产品产能73万套/年。

而所谓“铜排”,即电气部件连接中经常使用的导电产品,目前新能源汽车变流器柜体内各类电器主要通过铜排实现电气连接。

招股书中,一彬科技将新能源车专用零件业务的开发定在了“铜排、铝排、充电口盖”等领域,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铜排为例,当前公司除与本田、丰田、沃尔沃、吉利等品牌旗下的整车厂直接合作外,亦与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系统生产商武汉嘉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间接参股)也确定了合作关系。”

除了“铜排”之外,一彬科技似乎仍更愿意将关注点放在内外饰行业。

如公司在招股书中指出,内外饰产品单件价值量较低,但因种类繁多,导致单车配置价值较高。如一辆价格在15万元左右的汽车为例,内饰件和价值量分别大约为3500-4600元(不含座椅)、外饰2,200-3,000元。公司还认为,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公司或可进一步争夺更高的市场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家企业或是围绕传动车来做塑料件的。但是因为动力系统不同,新能源车的塑料件与传统燃油车的塑料件是不同的,所以肯定要谋求转型。近年燃油车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新能源车的增长率却在100%以上。这是需要大量投入才能去研发新产品的。”

“如果上市之后积极转型新能源,相信这会是吸引投资者关注的资本。”张翔指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