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昱玢 吴奕贤 编辑/江昱玢
(资料图片)
协作机器人赛道,热门“厂牌”叩响上市大门。
5月18日,迎来九周岁生日的节卡机器人,正为登陆科创板卯劲冲刺。月初,公司刚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
“团队坚持,要做一款人人皆可自由使用的机器人,解放双手的同时,让原来产线的操作工人,成为操控机器人的技术人员。”创始人李明洋告诉《21CBR》记者。
2014年至今,这家上海机器人公司已推出6大系列协作机器人,近三年整机总产量突破8500台,辐射汽车零配件、3C电子、精密加工等领域客户。
天眼查显示,公司已完成6轮融资,累计金额超14亿元。
其中,孙正义麾下软银集团参投的约10亿元D轮融资,创下协作机器人领域单笔最大金额。
扭亏为盈
“机器大厨”将净菜放入智能烹饪系统,自动识别食材,进行煎烤蒸煮、收汁回温;自助取餐区的机器人,智能结算为消费者买单。
一家上海长宁区AI食堂,被节卡协作机器人带火了。
区别于传统工业机器人体积大、人机同区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协作机器人拥有柔性智能、稳定耐用、简易编程等优势。
李明洋以眼镜制造举例。
传统注塑镜框的机械手为三轴机器人,仅能实现注塑件下料,而上料、剪水口、打磨等工艺,仍需人工手动完成。
眼镜自动化生产企业埃科机器人,2022年引进节卡Zu 7协作机器人,将其安装于注塑机定模头板上,此前至少3人完成的生产环节,仅需1人操作系统即可。
除Zu系列之外,节卡推出的机器人整机产品还有Pro、C、MiniCobo、Zu s、All-in-one共六大系列,负载从1-20kg不等。
产品已运用在搬运、码垛、检测、涂胶、抛光打磨、焊接等工业流程中,辐射3C电子、汽车及零配件、半导体、精密制造、电器、食品等11大行业。
李明洋表示,节卡已与全球3000多家客户达成合作,包括丰田、中国中车、星宇股份等汽车企业,以及立讯精密、施耐德、伟创力等电子电气企业。
收入水涨船高。2020-2022年,年营收分别为0.48亿、1.76亿和2.81亿元。
去年,节卡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573.57万元,2020、2021年净亏损2395.78万、723.31万元。
李明洋把扩产提上日程。
招股书披露,本次IPO募集资金拟投入4.2亿元,用于年产5万套智能机器人项目,预计2年建成。
然而,2022年节卡协作机器人产能不过5000台,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分别为91.26%、78.44%,未至饱和。
此番重金投入,相当于扩产10倍,李明洋的雄心需要更多客户订单支撑。
主线进阶
1981年出生的李明洋,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先是进入食品包装行业,在利乐包装(昆山)担任超过七年的销售经理。
从中他发现了商机:
包装产业需求量大,但彼时乳品包装环节,尤其是节日礼盒包装依赖人力生产,而愿意从事重复性、基础性劳动的年轻人逐渐减少,机器替代人力空间较大。
2014年,节卡机器人应运而生。
母校为李明洋撑腰,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装备研发中心与节卡合作研发,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教授朱向阳,则成了节卡的首席科学家。
最初三年,李明洋的重心放在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一批乳制品、化纤行业自动化产线项目落地。
2016年,节卡开始尝试轻量化机器整机产品的研发。好消息来得很快,2017年,首款JAKA Zu7协作机器人面世,次年就拿下了第一批客户订单。
协作机器人也成了李明洋的“主线任务”。相关整机产品,近三年贡献的收入占比在八成左右。
商业化落地背后,需要大量资金。李明洋“狂奔式”融资。
节卡成立至今,共完成六轮融资。
招股书显示,IPO前最后一轮融资中,节卡机器人引入淡马锡、软银、沙特阿美、星宇股份等股东。
其中,孙正义执掌的软银愿景基金二期,共计投入3个亿。截至本次发行前,其持有节卡7.97%的股权,为第六大股东。
孙正义是铁臂阿童木的粉丝,他将对机器人的热爱,转变为大手笔投资。近年来,光是在中国,他就投资了优艾智合、思灵机器人、擎朗智能等。
按最后一轮增资计算,节卡的IPO前估值约36.5亿元。
资金池子扩大,李明洋投入研发。
报告期内,节卡研发费用从1801万提高到4751万。截至今年3月底,公司已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9项。
“节卡的无线示教、图形化编术、视觉安全防护技术,均为行业首创。”李明洋告诉《21CBR》记者。
截至IPO前,李明洋合计持股比例约14.86%,为公司实控人。去年,他拿下116.42万元的年薪。
扬帆出海
节卡的触角伸向海外。
李明洋首先看向日本市场——日本人口老龄化及低生育率趋势明显,劳动力稀缺问题严重,“机器换人”风潮正盛,协作机器人需求量大。
“为促进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日本政府对企业使用机器人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节卡的市场副总监常莉提到。
汽车产业成了节卡出海的关键切入点,主抓两个维度:
一是汽车零部件产品,如底盘系统、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车灯、座椅等。
李明洋表示,公司产品已应用在发动机壳体清洗线,以及车灯装配、车灯光导条检测、座椅拧紧安装等。
二是工艺,诸如冲压搬运、机床上下料、焊接、拧紧,装配、涂胶等。
2021年4月,节卡机器人成为丰田汽车协作机器人领域全球唯一供应商。
“我们还将在日本名古屋设立工厂。”李明洋透露。
2020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只有183万余元,2022年这一数值达到3315.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也从3.8%,提高8个百分点至11.8%。
下一步将着力开拓东南亚及欧洲市场。节卡已在德国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并在日本和马来西亚设有办公机构。
据GGII数据,从终端客户使用成本来看,2021年协作机器人单位时间成本约 6.59元/小时,而人工成本为37.88元/小时,接近前者的6倍。
李明洋介绍,在一个汽车零部件制造工厂内,节卡机器人担任了三销轴研磨、内星轮研磨、小件生加工等产线零件上下料、锁螺丝、检测、装配等工作。
“原先一条机床产线配有20个工人,现减少16-17名,以长三角地区平均工资为例,企业一年可减少人工成本超120万元,投资回报周期小于12个月。”
李明洋算的这笔账,让节卡迎着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机遇,走在风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