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静怡 上海报道
人工智能浪潮中,AIGC正在颠覆现有的内容生产方式,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速度生成AI原创的内容,它不仅会提升内容生产的效率,也会创造出独特的价值和独立视角的内容,从而带来内容生产、内容消费模式的突破。
【资料图】
“AIGC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模型技术的出现,让娱乐行业拥有了大脑和灵魂,而且带来了需求和供给的双增量。”近日,360智脑总裁张向征在ChinaJoyAIGC大会上表示。
以虚拟数字人为例,AIGC技术可以重塑数字人,释放新需求。张向征认为,大模型本身有强大的内容理解能力、用户需求理解能力和文本生成的能力,可以让传统的数字人不再是工具人,而可以和人进行实时对话,满足人的各类需求,解决人的各种工具性问题。
这样的“智能”用到任何一个行业都将是对原有模式的颠覆,自ChatGPT火爆之后,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就备受关注。
出门问问副总裁李维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模型在创意和生成方面非常擅长,如辅助写作、文案生成等,落地前景清晰可见;但因其本身仍存在的“幻觉”等问题,在对真实性和准确度要求较高的行业中应用仍存在诸多局限。
“在创作类型中,大模型起了很大作用;但在其他场景,大模型的‘幻觉’问题仍需要人去把控。”李维表示。
除ChatGPT之外,目前多家公司推出的AIGC应用都聚集在内容创作领域,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现象级的AI绘画应用Midjourney,在短短半年间用户数量飞速增长超1000万,年营收1亿美元。
百度知识图谱部总监佘俏俏认为,AIGC技术提升了内容创作的效率,降低创作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超出想象的新创意,并能够助力人们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付诸实行。
“如果需要写实的海报,可以不用找专人,不用布景拍摄就能实现;小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快速变成绘本;非设计背景的人如果工作中需要设计图样,也可以借助AI实现;短视频创作者可以更加聚焦精力在深度洞察和特色打造上,因为AI可以在全流程帮助他。”佘俏俏表示。
而对于专业人士,AI同样可以发挥作用。数科技首席执行官唐家渝认为,AI的发展伴随着个人创造力的提升,通过AI工具帮助专业人士激发他们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的能力,同时单边的交互体验应当向多边体验发展,实现多人之间的互动。
眼下,大模型凭借其超强的生成能力,已经在快速渗透进各行各业的内容生产中,人类工作者和AI大模型的关系变得微妙。
“对于商业化的内容创作,大模型基本是可以完成的。”李维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些行业受到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以音乐领域为例,北京酷斯塔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柯认为,AIGC对于行业的颠覆是全方位的。“从作词、作曲到编曲,甚至歌手的声音、歌手的形象、虚拟演唱会等等,全盘可复制的话会对原有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冲击。”他认为,这次AI带来的冲击可能要比MP3时代给音乐领域带来的冲击更大。
不过,在微软大中华区Azure事业部总经理陶然看来,AI、AIGC、大语言模型的能力作为先进技术是可以辅助人类作为AI“创作副驾”CoPilot的功能,但是AI永远不会替代人类创作者和开发者。
李维也表示,商业性的内容创作者需要快速拥抱大模型,会“用”大模型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将渐渐成为一项行业必备技能。
“如何刺激大模型生成更好、更符合要求的内容是一种能力。”李维向记者表示,“这可以在经过短期训练后习得。”
佘俏俏认为,未来,大模型与知识技术将推动AIGC效果有质的提升。在算法层面,大模型将进一步统一更多模态、任务、场景;在算力层面,将硬件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并且形成更高性能的能力;在数据层面,将从之前更多强调规模到更强调质量,以及与模型打造更好的迭代闭环;在知识层面,更强调精准、更多形态,AI推理和决策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