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上旬,走进甘肃临泽县玉米制种基地,农机手驾驶着覆膜机行进在田间地头,一道道齐整的地膜为今年的丰收铺就底色。
“等过几天滴灌带接入后,这套智能设施覆盖的5000亩耕地各项数据都能显示在屏幕上。”在临泽县平川镇的玉米制种“五化”示范基地里,平川镇副镇长邢伟指着操控室大屏幕介绍,通过信息化设备,可以适时监控空气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玉米点种后,一个人在操控室就能完成5000亩制种玉米的节水灌溉。以前,如此大面积完成一次滴灌需要45个人。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绿洲农业核心区,北靠巴丹吉林沙漠,南邻祁连山脉,形成了自然的疫病隔离区,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车间”。全县规划认定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30万亩,吸引全国32家种子企业进驻。2022年,临泽共落实玉米制种面积29.45万亩,种子总产量达1.32亿公斤。
临泽县玉米种子产量约占全国用种量的13%,全县60%的耕地用于玉米制种、60%的农民收入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玉米制种、60%的农民从事玉米制种产业。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临泽县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五化”联动,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已建成“五化”制种基地18.3万亩。
在平川镇、板桥镇、蓼泉镇、鸭暖镇,临泽县成立了玉米制种产业片区党委,集中连片流转土地,执行“耕、种、管、收”全程标准化流程,实现基地生产从种到收全过程标准化运作、自动化控制、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打造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生产标准化的高标准制种示范基地。
“以前虽然同在一个县,都是发展玉米制种产业,但4个镇各自为战,信息不共享,县域内的产业合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平川镇党委副书记梁兴江告诉记者,成立片区党委后,从玉米制种面积落实到制种基地市场化配置,从玉米制种市场秩序维护到水肥一体化和机械化技术应用,党组织成为产业“主心骨”,提升了“五化”基地产业发展效率。
为探索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临泽县以“公司+村集体经济股份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以“公司+新型经营主体或农户+反租倒包+土地托管”模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土地入股合作”模式实现利益共享,以“农户+饲草银行+劳务输出”的方式发展养殖和劳务经济,形成优势企业与优质制种基地强强对接联合。
依托“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临泽县购置玉米去雄机等大型现代农业机械,全覆盖县镇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促进农资农机流通高效配置。目前,临泽县玉米制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机械去雄比率提升至40%,无人机植保实现全覆盖,信息化覆盖率达80%。
同时,临泽县对制种企业实行评星定级、分类管理,探索政产学研紧密衔接创新平台,推进优质种子生产、试验、加工、服务体系建设。以玉米制种生产环节中土地整治、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托管、水肥灌溉等为内容,延伸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保姆式”服务链条,形成基地化、大型化、育繁推一体化玉米制种产业循环体系。(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