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延迟退休政策征求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35岁以上人员的就业问题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边是渐进式退休方案要求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一边是国企事业单位招聘简章中赫然写着“年龄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小编不由感慨,再过两年咱也没机会考编了。


(资料图片)

反观如今的职场就业,年龄限制,性别歧视,地区发展不平衡,供需双方需求不匹配,行业职能鄙视链,一系列问题造成了“劳动者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难”的局面。

在多年甲方人事招聘和乙方猎头顾问工作过程中,小编看到了一些现象,积累了一些经验。本着解决问题要从源头分析的态度,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瞎说职场,分享近些年在招聘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及思考。

销售人员的招聘是比较考验人性的环节。首先从供需双方分析,老板招聘销售的目的:为企业带来客户资源,创造经济价值;销售找工作的目的:利用企业平台资源实现销售业绩提成,提升个人成就感。

这就会出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对于资源相对弱势、产品不具独特优势的初创平台来说,老板觉得需要找业内有经验的销售来拓宽平台资源,那势必要花重金并且下定“三顾茅庐”的决心,与销售一起同甘共苦,才有可能开创一番事业。而现实中,很多人更倾向于坐享其成,既不愿花时间,也没有足够的诚意,还总说招不到人。试问,一个有经验有资源有能力的销售,为什么要来为这个老板打工呢?是平台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或是产品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还是公司有强势的销售体系。如果没有,那就要看到自身及平台的局限性。

对于初创平台的各位老板们,小编的忠告,当你在计算投入产出性价比的同时,对方销售人员也在盘算。多些真心和诚意,少些套路,也许能找到愿意和你一起打江山的销售。

反之,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也会看到一些经验丰富的资深销售,在某些成熟平台做得风生水起,年销售提成上百万,而换了一个平台却业绩平平。这就不得不提到:平台的价值≠个人的价值。我曾见过一些重视研发和产品设计的团队,他们把产品做得独一无二,在市场上几乎没有竞品,间接形成了卖方市场。对于这样的团队来说,换个销售人员,销量不会有太大差异。

那么,销售人员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减少了。当他们再去到其他平台,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短期内无法胜任的现象。想要长期维持自身的竞争力,小编给销售人员的建议是,多做直销,开拓创新;少用渠道,拒绝躺平;不要错把平台的竞争力当成自己的竞争力。

通常在我们接到某个技术类岗位的1-2个月内,业务确实有需求的情况下,基本是可以实现岗位交付的,哪怕是某类细分领域的稀缺技术岗位。

有人说,高端技术岗交付率反而提升了,这不符合逻辑吧?让小编来细数其中缘由。

大部分情况下,特定领域的技术人才虽然稀缺,但一定是存在的,只要猎头有足够的能力定位到这小部分人,就有可能成功。而对于高智商高学历的研发技术人员,老板们普遍抱有对知识和学历的尊重,自然也就舍得花钱。中国自主创新的大环境,对于国内细分领域的技术人员发展,还是相当利好的。加之研发人员长期潜心钻研,对精神领域的追求往往高于物质。大部分情况下,老板展露一些公司的大好蓝图,双方基本可以达成意向。

所以,用知识和学问武装自己,永远都有一席之地。科技强国,实业兴邦,卷起袖子加油干!

近年来,各大企业用人倾向于刚毕业的应届生、工作不满3年的年轻人,可塑性强,性价比高。大家都说,如今风向变了。确实,细观近几年就业市场,风向变了。老板们不再对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趋之若鹜,反而是聪明肯干的年轻人,一票难求

对于大部分在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的开创者来说,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去培养一批年轻人,而不是汇聚更多有经验的资深人士。刚毕业的年轻人天不怕地不怕,有变革意识开拓创新自然不在话下,做事效率高,灵活好用,且投入不多。而招募一批有经验的资深人士,动不动就要分股权,也有可能三观不合,可塑性低,没过几年还有取而代之的风险。老板们自然会多方权衡,这是人之常情。

那么职场小白真的那么好用吗? 根据小编亲身体验来看: 未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十年前的毕业生,可以为了一份心仪的职业发展,背井离乡,独自打拼。而现在,年轻人更多的是选择躺平,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不必再像前辈一样走一条曲折艰辛的奋斗之路,考公、考编,在三线城市养老,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有人说:大学生越来越求稳了。这就导致很多创新性企业再难招到合适的大学生。也许有小部分年轻人最终愿意加入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因为稀少,薪资待遇要求变得水涨船高,却不能达到与之相匹配的工作状态和能力,最终导致频繁跳槽.

在此小编对年轻人的建议:不必迷恋“央企国企公务员”,趁着年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做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去奋斗,无论成败,不负此生。

在有些企业的组织架构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不足10人的团队,管理层就有3-4个,执行董事、总经理、总监,这个总那个总,每天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而往下细看,没有年轻有为能干活的员工,头重脚轻,这是很普遍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也侧面说明一个问题:35岁以上的资深人士在就业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在猎头眼里,40+的职场人士要想获得持久的职业竞争力,有三种途径。

1、管理路线:从无到有的体系搭建和团队发展经验。

2、独立贡献者:在某些细分领域有无可取代的技术背景和发展潜力。

3、创新盈利模式:拥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盈利模式和思考,并有能力将其变现。

这里我们要注意,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以往60,70后老板们的经营逻辑,更加看重商务关系,通过人脉交际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而如今80,90后的创业逻辑则不同,他们更注重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通过提升产品设计和技术服务来获取一席之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