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上海报道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指引下,能源行业正在加速与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双向奔赴”
2022年6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对外公布。
针对发电目标,《规划》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番。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7.5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2万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发电量4665亿千瓦时,光伏发电量2611亿千瓦时。
据中电联预测,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 9.5万亿千瓦时,“十四五”发电量预计新增约2万亿千瓦时,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推算,预计新增可再生新能源发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根据“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推算,风光新增发电量约7276亿千瓦时,占新增可再生发电量比重超过70%。
这对于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来讲,无疑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数字。
“对于终端用户来说,电力一方面是最清洁的能源,但同时也面临再生能源供给波动、不稳定等挑战。”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联盟&创新投资中国区负责人李瑞近日在施耐德电气“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第二季收官仪式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的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将从根本上改变“源随荷动”的传统运行模式,无论是发电侧还是用户侧都将更加不可控,未来行业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在提升清洁能源利用规模、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等方面进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创新部署。
能源安全与商业价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如何有效保障电力稳定可靠供应等多重挑战,在这其中,关键技术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性可靠性等关键问题也成为行业攻克的方向所在。
“可再生能源的挖掘利用里面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例如挖掘电气数据、电力数据、能源数据等。”在李瑞看来,碳排放的竞争,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产品来说都是一个必然趋势。而这其中电力的能源使用,数字化的赋能,以及如何更高效使用电力等都是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从基本国情来看,由于中国是一个贫油少气的国家,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一方面能对国家整体能源结构与能源安全起到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贫油少气是中国基本的国情,所以对中国来说能源的命脉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上。减碳确实带来更多创新的机会,但是回归到最本质的,还是要从本身的能源结构变革以及能源安全的需要来进行全盘考虑。”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科创服务中心副主任全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行业所讨论的新能源形势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在本质上是要找到一种能源替代的方式。整个电力系统也在从坚强的基础上变得更加数字化,更加智能。
而在李瑞看来,在推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方面,算法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因为数据在收集后进行充分利用,它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电力数据的AI应用还处于一个前期的阶段。无论是在发电端还是用户端其应用前景十分大,数字化赋能电力系统在本质上与其也有直接、密切的关系。”李瑞说道。
李瑞表示,在这其中会有非常多新技术的涌现,以及许多新公司会在电力AI的技术上进行深耕。“电力行业有一句话叫software define power,这意味着整个电力世界以后会有软件、数据和AI的算法去定义。我们经常提到的V2G,以后大家的电动车也都会是电源的一部分,可能晚上充好电,白天开到办公室或工厂去放电,这里面就需要有大量的算法和AI的支持,去响应整个电力系统的需求,所以未来会有非常广阔的落地场景,现在其实刚刚起步,即使是欧美的发达国家在这方面也是刚刚起步。”
生态开放与融合
“双碳”是一项系统性变革,要求能源价值链各环节打破壁垒,展开开放合作与融合发展。据李瑞介绍,施耐德电气正在通过“自主研发”与“联合创新”双重发力,加速助力产业融合创新。
近日,由施耐德电气联合宁德时代、星星充电、隆基绿能主办,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国能源网作为合作机构的“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第二季在上海收官。
据了解,“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 第二季在合作伙伴层面形成覆盖“源、光、储、充”多场景产业端+学术媒体端的全生态组合,为攻坚能源场景难题,以及入营企业的项目孵化提供了更好的先天优势。
而在保证能源安全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掘出清洁能源的商业价值也是行业所思考的一大方向。
对此,李瑞表示,市场在终端配电领域对价格比较敏感。以此次施耐德创赢计划中电力安全领域获奖的课题“基于光差+5G的速动型配网故障自愈应用”为例,由于要保证绝对的供电安全,方案的成本就不会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我们比较关注成本敏感性高的应用。事实上能源产业链企业一定要注意成本控制,这样客户才可能有意愿来购买产品。”李瑞表示,中国能源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最终的商业价值肯定要有相关的价格和成本。因此在创新的同时如何控制好产品的成本、市场销售成本,在本质上对企业的成功和案例的落地都非常关键。
除此之外,“碳中和”趋势下,能源行业面临能源结构调整与能源管理技术提升双转型。同时,促进新能源并网消纳、消费侧节能增效的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在此背景下,掌握数字化技术能力与电气化技术专长的科创企业,迎来战略发展机遇。
然而,这些科创企业却往往因缺乏客户资源,而无法触及一线真实场景,要想在碳中和浪潮下施展拳脚,则需一臂之力。
李瑞表示,通过“绿色能源管理创赢计划”平台,施耐德电气联合合作伙伴,可为参赛企业提供从产品到技术,从市场到投资的全方位支持:帮助对接一线客户需求,突破技术与商业壁垒,进一步提升技术与方案整合能力,并最终形成可落地、可复制、业内领先的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