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是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湖北省除武汉外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地级市之一。

宜昌水电资源丰富、化工产业发达。近年来,凭借资源特色正在打造清洁能源之都。同时,围绕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核心基地,推动传统磷化工催生新增长点,加快向新能源电池材料、动力总成和高端装备制造迭代升级。

全国两会期间,围绕“拼经济”“新能源电池产业”“长江大保护”等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宜昌市市长马泽江。


(资料图片)

马泽江认为,拼经济归根结底拼的是预期、拼的是人心、拼的是服务。宜昌将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综合运用市场、社会、法治的力量,打造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

在产业发展方面,马泽江表示,目前宜昌聚焦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确保关键供应链稳定可控。作为支柱的化工产业,已切入新能源材料赛道,宁德时代等一批头部企业先后落户,形成了一条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目前,正以电动船舶制造和应用为切入点,探索建设“电化长江”先导区。

对于宜昌未来发展的经济目标,马泽江提出,力争五年内,全市经济总量突破85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培育壮大6个千亿级产业,推动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马泽江。资料图

打造清洁能源之都

《21世纪》:宜昌清洁能源之都建设将从哪些方面着手?

马泽江:“双碳”背景下,发展清洁能源,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宜昌优势所在。宜昌清洁能源十分丰富,开发量和潜力均位居全国前列。拥有三峡、葛洲坝等水电站468座,总装机2850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7%,最高年份年发电1405亿千瓦时,输送的电力照亮了半个中国。抽水蓄能资源潜力超过3000万千瓦以上,已列入国家、省“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规模达480万千瓦,现已开工2个项目,今年还将开工2个。页岩气远景区资源储量超7万亿立方米,具备建成100亿方产能的资源基础,相当于一个年产1000万吨石油的大型油田。太阳能、风能资源较好,近期技术可开发量近1000万千瓦。

当前,我们正围绕“产、供、消”三端协同发力,全产业链推进清洁能源之都建设。

“产”,就是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磷酸铁锂等锂电关键材料,延伸发展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推进新能源材料产业持续裂变升级。力争到2025年,磷酸铁锂电池产能达到200GWh。以电动船舶制造和应用为切入点,探索建设“电化长江”先导区。携手三峡集团,加快建设宜昌水电高端制造产业园。依托重点项目,持续推动多晶硅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力争到2026年清洁能源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

“供”,就是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加快风、光、水、储一体化,探索风电与农林业融合开发,推动大型集中式“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光伏基地建设。开展水电机组现代化增容改造。加快一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推进页岩气商业化利用和规模化开采。

“消”,就是推动能源消费升级。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实施碳达峰行动。一方面,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严格“两高”项目准入,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另一方面,丰富清洁能源应用场景。加快公务船、旅游车船、运矿车船、港口作业船舶电动化替代更新。

《21世纪》:在宜昌新兴产业中,新能源电池是一个提及较多的产业,目前多地提出抢占新能源风口,对于宜昌来说,如何参与竞争?未来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布局?

马泽江:新能源电池是宜昌转换赛道、放大优势、产业裂变而催生的一个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这方面,宜昌具备明显比较优势。

一是有矿产。宜昌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探明储量占全省的56%、全国的15%。查明石墨资源储量占全国的10%。此外,锰、硅、钒等相关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最近还发现了2处锂矿靶区,正在进行普查。

二是有配套。拥有高标准合规绿色化工园区,磷酸铵装置生产能力占全省的40.45%、全国的13.77%,绿色化工产值突破1500亿元。随着宁德时代、欣旺达、山东海科、广州天赐等一批头部企业的重仓入驻,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加快实现闭环。

三是有绿电。风、光、水、储一体化,当然最突出的是水电,这个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四是有场景。全球载电量最大的纯电动船舶游轮“长江三峡1”号在宜首航,“氢舟1”号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即将下水。加上一些重要领域和行业的车、船电动化替代更新,为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当前,我们正着力构建从矿产资源到化工原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电池、新能源装备和设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和核心基地。力争到2025年,磷酸铁锂电池产能达到200GWh,配套的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产能达到90万吨,电解液产能达到45万吨,隔膜产能45亿平方米,带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产值规模突破2000亿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加快工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21世纪》:宜昌提出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积极创建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宜昌将如何平衡长江生态保护和工业经济发展?

马泽江: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长江重点生态区的核心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特殊的区位环境和使命责任,意味着宜昌必须模范践行“两山”理念,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去谋划发展。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赋予宜昌的新历史使命,提出了打造长江大保护升级版,加快建设“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目标,并将其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推进。

在建设目标上,计划分三个阶段接续发力。到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产业绿色转型、城市空间拓展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典范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0年,三峡生态屏障更加安全稳固,城市空间格局更加科学合理,城市功能品质全面优化提升,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典范城市建设取得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标志性成果;到2035年,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基本建成。

在重点任务上,努力争当“四个典范”。一是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的典范。二是城与山水和谐相融的典范。三是产业绿色发展的典范。四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典范。

在关键举措上,明确了“三做三控”的策略。“三做”即做优主城、做美滨江、做绿产业,将其作为建设典范城市的主攻方向。“三控”即北岸控密度、南岸控高度、滨江控宽度,将其作为城建铁律长期坚守,凡是没想清楚的坚决留白留绿,坚决防止不可逆的破坏。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作为重点工作。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结合宜昌实际,聚焦做绿产业,先立后破,积极稳妥推进“双碳”行动,重点加快工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努力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1世纪》: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上会你准备了哪些建议?

马泽江:宜昌是长江重点生态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国重器”三峡工程所在地,肩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特殊使命。作为来自湖北宜昌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关注的焦点还是“长江大保护”。这次我带来了5条建议,包括支持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推进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化、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湖北节点等。这些都与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上升到国家层面,得到关注和支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