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22亿元,同比增长5.8%,上年四季度为下降2.7%,消费复苏迹象明显。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55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3591亿元,增长10.5%。


(资料图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市场销售明显回升,尤其服务性消费改善比较明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比2022年全年明显回升,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4月18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表示,今年一季度的消费数据是释放出来的信号就是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同时,3月份两位数的社零消费增长是来之不易的,一季度政策发力已经开始,这只是一个开端,政策发力的叠加效应还会继续爆发,二季度明显会好于一季度。

服务消费改善明显

从主要特点看,一季度服务性消费回升明显。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场景增加,居民外出、餐饮、娱乐、旅游等接触性消费快速增长。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一季度迎来了明显回暖。3月份各大城市商圈周末人潮汹涌,很多餐厅出现排队现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3.9%。

“整体来看,和府捞面今年一季度的营收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近4成。部分门店创历史新高,比如杭州东站店单月营收首次突破了百万。”和府捞面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出行和旅游方面,商务差旅全面重启,市内出行也明显提升。以北京市为例,2月份部分工作日,北京轨道交通全网客运量日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4月14日,北京轨道交通全网客运量达到1201.16万人次,时隔636天再次恢复至1200万人次水平。

民航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航空客运需求快速恢复,国内客运规模恢复至疫情前约九成。一季度,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1.29亿人次,同比增长68.9%,旅客运输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0.0%,较2022年四季度大幅提升51.0个百分点。分航线结构看,国内航线完成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6.6%,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88.6%;国际航线完成224.2万人次,同比增长717.0%,规模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12.4%。随着国际客运航班的持续恢复,3月份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已恢复至疫情前同期的18.1%。

另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飞猪了解到,2023年第一季度,平台国内酒店、国内门票预订量均已远超2019年同期;国际酒店预订量、签证办理量同比去年增长超5倍。

从居民人均消费情况看,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6.2%,明显快于全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季度消费增长或更快

除了服务消费,一季度商品销售增势较好。随着居民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升级类消费增长加快,基本生活类消费持续增长,支撑商品销售额稳定回升。

一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上年四季度是下降1.7%。限额以上单位18类商品零售额类值中,有近七成商品类值同比增长,其中粮油食品、服装鞋帽和针纺织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5%、9%;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6%、5.9%。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社零消费中占比较高的汽车类消费在3月份下滑2.3%,和房地产相关的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下滑2.4%。

另外,线上线下消费增长加快。随着市场流通改善,网上消费持续向好。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随着线下消费场景恢复,实体店零售逐步改善。一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零售额同比增长3.6%,增速比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消费修复大超预期,场景修复带来的社会集团消费和居民出行相关消费亮眼。3月社零同比10.6%,远好于预期的7.2%,两年复合增长3.3%也与1-2月的3.5%大体相当。一季度社零消费同比增长5.8%,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738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4%,指向企业等社会集团消费的改善更快。居民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居住和其他用品及服务增长较快。

对于二季度消费态势走向,魏建国表示,他不太同意一些专家认为的当前消费只是一种试探性的恢复,还需要等到二、三、四季度才能做判断。在魏建国看来,二季度的餐饮、旅游等消费还会继续加速爆发,二季度有望迎来社零消费的两位数增长。

魏建国表示,从行业来说,一季度的旅游业复苏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随着大家摘掉口罩,旅游出行的欲望增加,目前国内旅游市场供给还是不足的。比如,房车消费的基础设施配套还待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配套设施和接待能力还待提升,城市停车难问题还待进一步完善配套等,在一定程度上还没做好旅游消费报复性复苏的准备。

另外,魏建国表示,不能只重视商品消费,要转变成以人为中心的新型消费理念,主动迎合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和消费时间。建设更多的能够适应当前各种阶层、不同需要的消费场所,挖掘城市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潜力。在这方面,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做好消费全面爆发的准备,消费配套基础设施较好。特别是深圳、上海等地方,专门开辟夜市等,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消费空间。中西部地区还蓄势待发,以武汉为例,其消费辐射范围主要还是武汉本地或者周边的孝感、鄂州等城市,还不足以成为消费中心城市和吸引更广大腹地的居民来武汉消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消费有望延续恢复态势。从国内经济活动加快恢复,就业和物价稳定,后续消费将逐步恢复。目前国内商品和服务消费整体仍低于趋势水平,加之房地产复苏有望推动家电、装潢等方面消费支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