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立洋 上海报道
(资料图)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亦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近年来,工信部组织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国家发改委组织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一轮修订……相关部委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制造业始终在全国总产值中占据重要比重。赛迪研究院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研究报告》中,共有28个长三角城市上榜制造业百强。作为全国制造业高地与新兴制造业发展前沿,长三角的产业发展路径也为全国制造业发展提供着参考与镜鉴。
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制造业的高效协作与发展成为引领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自2022年底至今,长三角三省一市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针,从先进制造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多个层面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打造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纵观近期长三角三省一市出台的制造业相关政策,重视产业龙头与平台的搭建,发挥产业链协同作用是多项政策共同聚焦的标的。
例如安徽省于今年3月发布的《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数字领航”链接工程,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围绕强基础、建平台、延链条开展集成应用创新,实施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打造行业应用场景,建设“数字领航”企业。
此外,该方案中还提出2023年至2025年三年间每年分别建设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40、50、60个以上的发展目标。
而在浙江省公布的《2023年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分市县绩效目标表》中,对工业与信息化发展的示范项目、创新中心建设、领军人才等指标以及浙江各地市所承担的具体任务进行了划分,其中就包括年内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计划63个,建设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2个等目标。
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建亮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龙头企业和平台型企业中民营企业比重多,体制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政府支持力度大,干预少,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自主性强。
他表示,要进一步发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同效应,以及人才资金链的融合,以链主型企业为支点,通过政府资源的集中导入,撬动产业链上关联企业的整体转型升级。
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也并非天然形成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商学院原院长毛基业表示,地方龙头企业也可能存在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但对上下游产业的赋能作用未能充分释放的情况。
对此,政府可以设定目标或激励机制,通过推广与对接数字化管理工具,带动供应商进行优化与转型,例如企业为提升自己的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效率,可以要求自己的供应商的零部件都要按要求打好二维码,以及开放生产过程包括设备状态和良品率等信息,进而实现生产管理上云等等。
“以业务开展需要拉动数字化在产业链中快速扩散,链主对数字化的拉动效益会非常明显。”毛基业表示,上游供应商“小散乱”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制造业的特色,而发挥龙头企业的培训示范和工具赋能作用,是推动产业链升级的一个理想的杠杆。
不过也有专家提醒,在发挥龙头企业赋能作用时,也要防范其借助数字化工具扩散实施垄断的风险。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旭向记者表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并不意味着让其以统一的数字化模式实施产业垄断:“数字化的目的之一在于更好的促进竞争而非抑制竞争,要明确龙头企业带动转型的目的是提升生产管理与上下游衔接效率,而非增强与固定供应商服务商的绑定。”
此外,毛基业也指出,小的供应商在转型过程中,可以通过产业互联网实现集中采购,收获更好的议价能力、更低的采购成本和更高的服务质量,提升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水平带来的收益远比单点工厂降本增效大得多,而这需要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与模式参考。
找准发展症结,强化产业聚焦与协同正如前文所言,打造扶持本地制造业龙头的作用,推动转型的下一步在于带动整体的产业链升级。
在近期发布的长三角制造业相关政策中,虽然均为示范项目、重点领域开出了颇为“慷慨”的激励资金,但多位受访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考虑主观能动性还是总体资金来源,最终支撑绝大部分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动力源还是在于市场,因而运用相关政策资金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撬动更为广泛的资源投入。
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伏羲智库创始人李晓东告诉记者,企业转型往往面临“不愿、不敢、不能”的三大问题,核心还是不愿,企业转型要解决企业的内生动力问题,政府支持资金应重点放在解决基础性、共性和关键性的“三性”问题上,加强引导和培训,催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避免直接进行财政补贴,这“治标不治本”。
而“治本”的关键,则在于找准“病根”。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省一市发布的制造业发展相关政策中,都明确提出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诊断咨询,通过前期排查与诊断推动企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愿,并为相关资金的精准运用提供方向。
与上述安徽省《实施方案》同步发布的《安徽省支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若干政策》提出,支持各地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引导本地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省级层面根据企业诊断业务量和效果,按每户最高5万元对各地给予一定补助。
上海市则在去年9月发布的《上海市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中表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改造,市、区联合以奖励或智评券等形式,按照规定支持企业购买智能工厂诊断咨询、数字化改造解决方案、两化融合贯标诊断等服务。
“运用资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如何‘雪中送炭’是关键。”毛基业向记者解释了地方政府注重数字化诊断的原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做到精准运用资金是关键。这一方面需要增强项目论证验收的严谨性,采用分阶段拨款等形式确保经费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需要提升企业尤其是管理者对转型的认知和人才培养。因此地方政府应该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前往标杆企业考察学习等形式,加强对产业的教育和引领,使其自发产生改革动力。
叶建亮则指出,提高转型资金利用效率,需要在产业方向上做进一步集聚。如果产业方向偏多,区域间产业同构,特色不突出,就容易导致转型资金投向分散,对市场和企业的激励引领作为未能充分释放。因此,在资金利用层面应加强产业方向与领域的聚焦能力,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错位发展。
事实上,针对具备发展潜力但短期内未能完全展现的优质企业,地方政策层面亦已有所侧重。江苏省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实施方案》的“产业生态开源融聚计划“提出,加快设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二期基金,探索推广“拨投结合”方式,加强对风险较高的原创性、颠覆性创新项目支持。
浙江省也在今年1月发布的《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中提出,迭代产业基金3.0版,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1支“专精特新”母基金。
在聚焦产业方向后,提升市场带动作用与资金运用效率则是政策进一步落地的关键。叶建亮进一步指出,要明确产业转型资金的目标定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多链条融合;再次,可以探索资金运营机制创新,积极引入市场化运营团队运营政府产业转型资金,提升资金运用决策的科学性、透明度和效率。
拓展融资来源,增强贸易带动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政府建立的产业基金及相关扶持资金外,多项政策亦从金融助力角度为数字化发展的市场资金“开源”。
江苏省今年一月发布的《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将“特色金融助力工程”列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发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加大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等措施。此外,对专精特新企业用好国开行“科创专项贷款”,推动银行新增授信,保险机构开发保险产品,推动企业上市等做法亦进行了阐述。
安徽省今年2月发布的《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若干措施》中提出推进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与“皖企通”有效集成,推广“亩均英雄贷”等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对“纳税信用绿卡”主体放开“税融通”额度5倍上限,给予信贷优惠政策等措施。
但另一方面,在完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制造业贷款规模的过程中,如何从制造业实际出发,构建更具实用性的信用体系依然是难以绕开的关键问题。
李晓东表示,充分利用大数据,构建较为完善的信用体系,可能是可行的路径。
2022年10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及主要金融机构联合发起金融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发展综合服务方案,为缓解不对称问题,方案特别提出推动建设多功能、多维度、多领域的资源共享平台,其中包括建立科创企业名录库与重点科技项目建设信息库,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等措施。
毛基业表示,就目前信用体系建设现状而言,工商、税务等领域的数据还一定程度地分散在各地或各个政府部门,没有发挥数据授信的关键作用,数据关连才产生价值。在产业互联网已经相对成熟的当下,可以通过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在保证安全、可信的基础上,提供能够穿透企业采购、销售、研发等数据的平台或数字化工具,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这其中及有赖于金融机构的作为和创新,也需要政府数字化转型理念的跟进,尽快实现不同领域数据的拉通,赋能产业发展。”毛基业说。
除了激励资金与产业融资两方面的资金来源推动外,如何从需求端反向带动制造业的升级发展,也是政策施力的方向之一。
2019年,上海便出台《上海市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2021年12月,浙江省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的若干意见》;2022年9月江苏省发布《推进数字贸易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从贸易政策具有赋能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发展数字贸易等新兴贸易模式,亦有助于实现产业链的带动与升级,促进制造业生产与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叶建亮表示,实现贸易政策和制造业产业政策的更好衔接,可以两个角度出发加以推动:一是贸易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产业政策。通过多边贸易的巩固和贸易便利化的推进,从而促进产业政策导向的行业更好的拓展海外市场,以及更好的稳定供应链和产业链。
另一方面,产业政策必须更加注重与国际规则的衔接。积极推动制度型开放,创新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和机制,更好地将企业推向国际,从而实现产业政策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