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陈斯达北京报道数字建设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各领域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6月12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机动车排放数字化管理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建议,加快布局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数字化管理,从机动车低碳排放管理领域助力数字强国建设。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机动车排放普遍没有得到数字化管理,希望汽车物联网检测大数据平台等能早日得到推广应用,这不仅可以实现机动车排放的精准控制,还可以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的绿色升级,促进机动车碳排放交易。


(资料图)

(机动车排放数字化管理专题研讨会 主办方供图)

生态环境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第25条提到,“依托移动源环保信息公开、达标监管、检测与维修等制度,探索实施移动源碳排放核查、核算和报告制度。”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总量居世界第一,庞大的保有量导致机动车污染排放总量稳步增长。

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姚圣卓表示,以机动车污染物为主的移动源污染已成为中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的紧迫性日益凸显。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在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治理提供新路径。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碳数据与碳评估研究中心专家也提出,机动车排放数字化管理与城市碳排放的核算、核查和最后的评估都是紧密相关的。

与会专家表示,机动车排放数字化管理技术已经成熟,要充分发挥机动车物联网检测的动态大数据,赋能机动车排放管理转型升级,机动车排放数字化管理符合数字强国建设的要求。

目前,北京已有检测厂通过汽车物联网检测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检测,对车辆排放污染量和碳排放量进行分类管理。

研讨会现场发布了《真车数汽车排放物联网检测动态数据报告》。报告对2023年4月30至5月31日,北京市内行驶的739辆轻型汽油车尾气排放所开展的物联网动态检测数据采样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碳数据与碳评估研究中心专家现场分享观点 主办方供图)

报告分析数据显示,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在200-300克/公里的车辆数占比76.05%,小于200克/公里的车辆数占比6.09%,大于300克/公里的车辆数占比17.86%。

机动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控制排放气体,掌握机动车碳排放的真实数据,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对改善空气质量意义重大。

万精(北京)车辆数据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梓清认为,碳交易最终要在数字的支撑下才能实现。“我们建议将来实现机动车碳交易,低于200g/km的车可以排放,高于300g/km的车辆一定要有所代价购买碳指标才能出行,这样才能降低碳排放,那我们碳排放的目标就实现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