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 北京报道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经济数据。其中,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61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下降0.06%。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2483亿元,增长1.0%;餐饮收入4277亿元,增长15.8%。商品零售方面,占比较高的汽车类消费下滑1.5%,受汽车销售放缓影响,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同比下滑0.5%。
(资料图)
从居民消费体验来看,为什么7月份暑期消费经济火爆,景区人山人海,演唱会门票一票难求,为何社零消费还是同比增长缓慢和环比下行?
暑期经济的火爆和统计意义上的社零消费增速放缓,存在一定的落差。从社零消费数据的统计类型来看,社零消费的构成,涉及暑期经济的消费门类主要是餐饮收入。根据公开数据计算,7月份餐饮收入在社零消费中的占比只有11.6%,而商品零售中的汽车、石油及制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的消费下行,对整个社零消费影响较大,主要是汽车类大宗消费影响了社零消费增速。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2023年上半年山东淄博的烧烤经济火热,游客扎堆,而同期淄博的社零消费增速只有9.7%,略高于全国水平1.5个百分点,增速甚至不及一些基数高的大中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数据发布,增加了服务零售额数据。数据显示,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在暑期旅游出行带动下,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零售额增长较快。7月份,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增长47%,餐饮收入增长15.8%。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8月15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从2023年8月份开始,国家统计局将按月发布服务零售额的累计增速。
付凌晖解释,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服务零售额的差别来看,这两个指标有一定的交叉,主要交叉是在餐饮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商品零售额,一个是餐饮收入。因为餐饮收入本身是服务性消费,在服务零售额当中,不仅包含餐饮收入,也包含交通、住宿、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各方面的服务活动的情况,能更好反映服务消费的发展状况。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居民感受到暑期经济火爆,但文旅、影视演出等消费属于服务类消费,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范围之内,所以社零增速与人们的感受出现了背离。
苏剑表示,7月暑期文旅消费的火爆,在居民消费价格数据中也得到了体现。7月CPI中,服务价格同比增长1.2%,较6月上涨0.5个百分点;旅游价格则同比增长13.1%,较6月上涨6.7个百分点。结合7月暑期旅游、电影消费热,可以看到居民消费意愿不减,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