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集中回复了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辅助生殖相关技术费用纳入医保的提案。国家医保局表示,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

对于上述国家医保局的举措,贝瑞基因董事长、总经理高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一方面能很大程度地减轻需求端的经济负担,让更多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以更低成本接触到辅助生殖的医疗服务资源。另一方面,政策红利也将激励企业进一步探索辅助生殖技术,加速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家券商也看好辅助生殖领域的市场发展。开源证券推算,2018年至2023年,国内的辅助生殖市场年复合率为9.64%,至2023年,试管婴儿(IVF)市场规模有望增加到400亿元,长期有望突破千亿元。平安证券也认为,辅助生殖项目进入医保,将推动行业加速发展,下游的医疗服务企业将率先受益,若未来辅助生殖药品市场进行集采,则有望推动市场竞争格局重构。

医保政策倾斜

在提案答复函中,国家医保局介绍,医保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人口问题,目前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2022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在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方面,国家医保局表示,2018年,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中医药治疗不孕不育研究相关项目,对照研究部分中医药在治疗女性子宫内膜薄性不孕不育症、男性少弱精症等方面的疗效作用。

目前,国家中医药局正在编制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下一步,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也将组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成药用药培训、中医药健康教育,制订推广有关不孕不育治疗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推动中医医院开展不孕不育诊疗服务。

多地也十分重视辅助生殖技术相关项目纳入医保报销事宜。2022年2月,北京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人社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对6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规范调整,并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16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适用范围包括公立与非公立医保定点机构。不过,在2022年4月,北京市医保局回复称,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工作暂缓执行。

而在杭州,2023年1月1日起,参加杭州市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的居民,在2023年度实施辅助生育的参保市民,将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疗保险报销政策落地。

此外,湖南省与四川省卫健委也曾在官方平台明确,将逐步探索将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常见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2022年5月,湖南省医保局表示,将逐步探索将医保能承担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除此之外,福建、江苏、广东、江西、四川等十几个省出台三胎政策,其中均提到辅助生殖。

释放需求,市场扩容

伴随着未来中国不孕率上升、不孕夫妻数量增加及接受试管婴儿意愿增强等因素影响,整体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25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85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4.5%。

国信证券研报资料介绍,辅助生殖技术主要分为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IVF)两大类,其中IVF技术应用更为广泛。就2018年的收入而言,IVF占据中国及美国的辅助生殖服务市场约95%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共有三代IVF技术,其中第一代常规IVF-ET(体外受精联合胚胎移植技术)及第二代ICSI(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应用广泛,开展该服务的医院占辅助生殖医疗机构总数的76.7%,而开展第三代PGD/PGS(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服务的医院占比仅为14.6%。

据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CSRM)统计,2018年夫精人工授精(AIH)临床妊娠率仅13.7%,供精人工授精(AID)临床妊娠率为26%。而相比之下,IVF-ET及ICSI临床妊娠率在50%左右,是目前治疗不孕不育症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平安证券研报介绍,我国IVF单周期价格一般在4万元,渗透率约为7%,与美国超过30%的渗透率相比,仍然较低。平安证券认为,较高的价格,使得一些中低收入人群对辅助生殖项目望而却步,导致辅助生殖渗透率提升的速度较慢。未来辅助生殖项目进入医保,将会提高患者的可及性,有望推动需求端的快速释放,从而推动行业的发展。

同时,平安证券也认为,随着需求的释放,辅助生殖机构将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服务,机构是否规范、治疗效果是否理想,以及成功率水平,将决定患者就诊的数量。2018年,我国辅助生殖周期数为68.4万,对应498家辅助生殖机构,平均一个机构的周期数仅为1373个。一些未达到平均值的机构,无法获得充足患者,医生熟练度难以提升,因此整体成功率较低,进而带来口碑下滑,患者数量或将进一步减少。而龙头企业通过口碑优势及扩张并购,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患者,从而获得高于行业的成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进行相关布局,涉及辅助生殖相关药物和检测业务的有丽珠医药、长春高新、贝康医疗、翰宇药业、仙琚制药、贝瑞基因、安图生物、亚辉龙等,以及辅助生殖服务机构锦欣生殖,此外,麦迪科技、国际医学、通策医疗也在相关领域进行布局。

据了解,贝瑞基因在辅助生殖领域主要布局两类产品,一类针对胚胎的基因检测,如科孕安PGT整体解决方案。另一类是针对准父母的携带者筛查产品。

高扬表示,随着今后越来越多有需求的家庭接触到辅助生殖,从供给侧而言,在鼓励申请牌照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准入门槛,促进行业有序发展。从需求侧来看,要加大科普教育宣传,让更多人准确认识了解辅助生殖技术,为优生优育打好基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