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北京报道
4月11日,央行发布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3月M1同比增长5.1%、M2同比增长12.7%,均较上月有所回落。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在结构上有进一步改善。此外,3月社融同比增长10%,重回两位数增速。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整体看,年初以来,随着经济活动逐步回归正轨,企业复工复产提速,资金需求稳步回暖,带动一季度金融数据持续走强。展望二季度,随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强劲,从而带动金融数据走强。但需要关注的是,居民消费动力仍然偏弱,未来应积极优化政策措施,有效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带动经济加快回暖。
【资料图】
居民储蓄意愿转弱具体看,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8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一季度净投放现金96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3月M1、M2的增速相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去年同期,且处于较高的区位。对于M1增速回落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在企业经营活跃度明显改善、上年同期基数稳定的背景下,当月M1增速不升反降,主要源于当前房地产市场整体上仍处于调整阶段,居民购房款转化为房企的活期存款规模仍然偏低。近期楼市边际回暖,但仍不足以扭转M1增速低位运行局面。
M2同比增长12.7%,是2016年5月以来的第二高点,仅次于2023年2月12.9%的高点。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3月M2增速延续高位。一方面是因为,3月信贷维持同比多增,存款派生能力仍强,且财政政策继续前置发力,继续为M2高增长提供支撑。3月住户存款增加2.9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61万亿元,合计同比多增1595亿元。3月财政存款为-8412亿元,季末财政支出力度较大。另一方面,受去年同期基数相对偏高影响,M2同比增速环比小幅回落。
从M1、M2的结构看,M1由M0+企业活期存款构成,M2是由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它存款)构成。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拉长时间段看,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8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97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7987亿元。
“M2增速略有下行,居民储蓄意愿有所转弱。”梁斯表示,M2同比增速保持高位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银行信贷投放创下历史新高,信贷创造能力增强推动存款规模上升。二是居民储蓄意愿有所下降。
人民银行《2023 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一季度居民收入感受指数、就业感受指数分别为50.7%、39.9%,比上季分别上升6.9和6.8个百分点。在此带动下,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 58.0%,比上季减少 3.8 个百分点。在经济稳步回暖带动下,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有所下降。但值得关注的是,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 23.2%,仅比上季增加 0.5 个百分点,居民储蓄向消费转化的动能需要持续观察。
3月社融增速重回两位数数据显示,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温彬认为,多重力量驱动下,3月信贷投放延续放量。在实体信用需求回暖、季末银行信贷自然冲量、地方政府保经济下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等供需因素共振下,全月新增信贷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维持同比多增。分部门看,对公贷款仍占主导,但居民贷款亦明显改善,信贷结构更加均衡。
一方面,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2亿元。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9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1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8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980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791亿元。
王青分析,3月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其中,主要受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带动,3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7252亿元,继续成为推动信贷高增的主力;同时,伴随企业经营活动趋于活跃,3月企业短贷亦同比多增272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3月居民信贷改善较为明显。
其中,受益于居民消费继续修复,金融机构大力推动消费类金融产品创新,以及个体商户经营活动恢复,主要由消费贷和经营贷构成的居民短贷在3月同比多增2246亿元;同时,3月居民中长期贷款亦同比多增2613亿元,多增规模较上月扩大,这一方面源于去年同期基数偏低,另一方面也与当月商品房销售边际回暖有关。
初步统计,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9.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较上一个月的9.9%,有所增长。王青表示,当前不仅M2增速处于高位,而且社融存量增速也出现改善势头——3月末同比升至10%,去年底以来首次站上两位数。这表明伴随疫情影响退去,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加,宽货币正在向宽信用全面传导,并成为推动经济回升的重要力量。
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3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亿元。此外,202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从各细项看,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政府债券构成了一季度社融增量的主要支撑项。具体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增加10.7万亿元、681亿元、4683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36万亿元、221亿元、3892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83万亿元,同比多增2470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3月社融信贷数据继续保持强劲,供需两旺,货币供应量保持适度宽松;加之国内经济活动稳步恢复,短期进一步加码稳增长措施迫切性不高。信贷供需两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在回暖,房地产融资环境在改善,目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保持在合理水平或区间;但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和内需仍处于恢复阶段,需要适度货币环境支持,国内需要继续落实好一揽子纾困与稳增长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薄弱环节和重点新兴领域支持,激发微观主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