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楚田 南沙报道
6月15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年)》(下称《规划》)。
《规划》提出,至2035年,南沙科学城要成为产出深邃思想、卓越人才、重大成果、未来产业的一流科学城;建成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成海洋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室,涌现一批诺贝尔奖级原创成果和顶尖科学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部署五大战略定位《规划》部署了南沙科学城五大战略定位。
首先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建设前沿的海洋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集聚顶尖创新主体,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其次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重点承载区。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建设重大创新载体,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南沙力量。
再次是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创建海洋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室,构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优势、创新人才优势和全球合作创新网络优势,成为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
第四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策源地。发挥原始创新策源地优势,构建海洋、能源、信息、生命、空天等领域专业化创新创业生态,培育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战略产业策源地。
最后是创新发展政策改革试验区。发挥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南沙国家级新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区叠加”政策先行先试优势,探索南沙科学城建设新模式新政策。
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科学城《规划》提出,至2025年,广州南沙科学城基本建成核心功能区,集聚一批顶尖科技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探索取得重要进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
例如,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奠定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物质技术基础,创建海洋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室取得实质性进展;建成中国科学院广州明珠科学园,高水平科教融合功能显著提升,涌现若干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成果。
再比如,建成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高水平产教融合功能显著提升,粤港澳创新创业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在海洋、能源、信息、生命、空天等领域涌现一批高成长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未来产业培育取得重要突破。
至2035年,广州南沙科学城成为产出深邃思想、卓越人才、重大成果、未来产业的一流科学城。建成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成海洋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室,涌现一批诺贝尔奖级原创成果和顶尖科学家,成为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形成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体制机制创新高地。在海洋、能源、信息、生命、空天等领域形成若干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科技领军企业,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策源地。
暨南大学教授陈定定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正拉开大幕。南沙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南沙应当率先探索创新示范。纵观南沙科学城规划,起点高、力度大、目标清晰明确,相信实施后能进一步吸引一批世界级的科学家来南沙从事科研,一批世界级的科技成果在南沙应用转化。
“只要有1-2件成功突破,南沙就能在全球科技市场上声名鹊起,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期待2035年能实现目标。”陈定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