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近日,广东省河长办正式印发实施《广东省水经济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及《广东省水经济试点主要业态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业态指引》”),公布“10+2”省级水经济试点名单,明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经济试点。
【资料图】
其中,“10”是指选取10个涵盖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水利风景区、滨水休闲康养、优质水开发利用等不同业态的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2”是指支持佛山、江门2个地市开展全域水经济试点建设。广东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各地申报情况看,上述试点主要由国企和民企投资建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从试点项目上看,滨水文旅业态热度颇高。
广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地理学院教授贺新春表示,此次绿色水经济试点项目覆盖的水上运动、河湖游轮游艇、滨水文旅和康养、优质水利用等四类业态在广东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群众基础,应推动其优先发展,未来还可通过试点进一步挖掘广东历史悠久的龙舟文化、疍家文化等水文化内涵,培育市场氛围和消费环境,营造绿色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
多地开展滨水文旅项目试点自2021年召开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以来,发展水经济就被纳入广东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之一。
地处水网密布的珠江三角洲,广东省河流众多,辖内共有2.38万条、总长10.3万公里的河流,其中全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614条,湖泊150多个。随着近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深入,广东省河长办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劣Ⅴ类国考断面已全面清零,地级以上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已建成碧道5800公里,为水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载体。
而随着2022年广东GDP超过12.9万亿元,水上运动、游艇游轮、文化旅游等滨水文旅消费也迎来一轮热潮。
以广州南沙为例,2023年上半年,广州南沙全区接待游客1182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0%,南沙天后宫、邮轮广场、灵山岛等东部滨海、滨水特色的景区客流带来增量,上半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同比增长298.2%。
供给与需求“两头旺”给了各地加速上马滨水文旅项目的底气。
广东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运动基地、从化区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肇庆市广宁县绥江两岸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揭阳市普宁南溪水乡田园水经济试点等项目,以及佛山市、江门市有关试点项目,已陆续实施并部分开始运营。
其中揭阳市普宁南溪水乡田园水经济试点项目(以下简称“南溪水乡”)一期已开始运营,2023年上半年船票和十里桃花门票收入550万元,其他收入150万元(特产店,吉之旅大米),旅游人数25万人(五一期间单日约1万人次)。
下一步,南溪水乡将继续推进文化区、精品民宿、农耕文化区建设,二期建设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通过做大做强水文旅,创建全域旅游区域品牌,打造“中国潮汕文化体验首选地、岭南水乡度假旅游目的地”。
保护与发展并重的“水之道”值得注意的是,除滨水文旅等第三产业业态外,广东此次开展的水经济试点项目中也囊括河源市万绿湖优质水利用试点(河源水产业园)项目(以下简称“河源水产业园”)等工业项目。
据悉,河源水产业园依托万绿湖优质水资源,推进农夫山泉三期、华润怡宝、白象食品、紫泉饮料等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已引进国内知名食品饮料企业24家,试点期间将大力开展万绿湖水公共品牌创建,进一步发掘优质水产业溢价,力争202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税收10亿元以上。
同时,为确保水经济活动不对河道行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和航运等造成不利影响,《业态指引》还研究提出水经济试点动态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进一步增强各地各部门和经营主体在推动水经济发展的边界意识,确保水经济发展行为不触碰水生态环境保护红线。
绿色水经济因水而兴、因水而异,“10+2”只是广东“点水成金”的一个起点。
在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超看来,此次开展水经济试点建设,是广东投石问路、探索水经济发展路径的一步“先手棋”,未来广东应在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好的经验亮点,提炼升华成为水经济发展相关制度,使之可复制可推广。
具体来看,谭超建议,广东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关注水经济,以试点发展的良好趋势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水经济,并积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展多渠道融资模式。同时,广东应加快成立水经济促进会,联结相关水经济发展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政企交流、业界合作、资源共享的桥梁平台,推动形成市场与政府合力,促进水经济各行业有序、有效发展。
贺新春也建议,应鼓励试点项目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打造广东版的绿色水经济发展模式。比如,通过试点建设进一步挖掘具有岭南特色的龙舟文化、疍家文化、水乡文化等水文化内涵,培育市场氛围和消费环境,营造绿色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