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9月份资金面需要关注4个要点:
(1)我们估算,9月份公共财政净投放规模1万亿元。
(2)9月份政府债务供给压力边际下降,8月份债务资金陆续下拨,对资金面形成利好。
(资料图片)
(3)信贷景气度偏低,央行依旧维持资金面呵护态势。
(4)但受季节性因素扰动,流动性分层现象可能阶段性重现。
在短期内资金面偏宽松,但非银资金面有季节性扰动的判断下,我们认为同业存单会更加稳健,建议投资者关注相关机会。
在7月30日报告《资金面扰动浮现》中,我们曾经判断在政府债务发行等因素影响下,8月份资金面扰动因素将较7月份有所增多,同期短债投资需要略显谨慎。现实如我们预期,8月份R001中枢有所上行,隔夜资金价格甚至阶段性高于7天资金价格,反映出地方债发行、缴税等因素扰动,并在近期明显推升短债利率(图1、图2)。
那么接下来,这些扰动因素是否会在9月份延续,亦或者资金面将出现新的变化?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做出分析。
1、影响9月资金面的4个因素
因素一:财政投放。
9月份是季度最后一个月,也是“财政净投放月”。2019年至2022年,9月份财政平均净投放10762亿元。
具体到今年来看,2023年1-7月份财政净收支数据与往年同期差别不大(图3)。我们认为,今年9月份财政净支出或同样有1万亿元左右的规模,对资金面形成有力补充。
因素二:政府债务发行与资金下拨。
还是在7月30日报告《资金面扰动浮现》中,我们曾测算过下半年政府债务发行节奏。从现实情况来看,8月份政府债务发行速度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测。根据Wind统计,8月份政府债务(国债+地方债)净融资12351亿元,与我们在上述报告中测算的12655亿元差别不大。考虑到8月最后一周,仍有少量政府债务发行计划尚未披露,实际发行规模可能略高于我们预测数字。
进一步地,我们测算9月份政府债务净融资规模为9702亿元,供给压力较8月份边际下降(图4)。
同时更重要的是,政府债务融资与资金下拨,存在大月1个月左右的时滞。我们认为这意味着8月在经过政府债务大量融资之后,9月份这一批资金会重新下拨,回补资金面。从数据上看,地方政府性基金净支出(专项债支出包含在政府性基金支出项目,但不包含在收入项目),确实与新增专项债发行存在1个月的滞后(图5)。
所以我们认为,9月份政府债务发行因素对资金面的扰动,将明显消减。
因素三:信贷投放与央行态度。
从8月票据利率观察,近期信贷景气度整体较低。信贷增速放缓,一方面会减缓派生存款增长与超储转化为法定准备金的速度(超储消耗),另一方面也会鼓励央行维持一个资金面偏宽松态度,在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通过票据与短贷对冲信贷下行压力。
由于信贷偏弱,我们认为短期内央行对资金面依旧保持呵护态势,在财政、信贷因素对资金面整体有利的背景下,资金面有望边际宽松。
因素四:流动性分层。
不过,虽然资金面整体无需担忧,但我们认为流动性分层现象可能季节性重现。
7月份以来我们可以观察到,由于银行理财扩容,非银机构资金供给充裕,银行间流动性分层的现象得到明显缓解。截至目前,R007相较于DR007的溢价已经来到历史偏低位置(图7)。
展望未来,受9月份季末银行业考核、“十一”假期等因素影响,非银资金溢价通常易上难下。
降低房贷利率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新增房贷利率下调,即LPR下调;二是存量房贷利率下调。
新增房贷利率方面,8月4日联合新闻发布会中,央行发言人在回答“降息降准是否还有空间时?”,提出“兼顾把握好增长与风险、内部与外部的平衡,防止资金套利和空转,提升政策传导效率,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我们认为短期内短期内LPR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央行发言人同时表示“指导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这一表态引起市场关注。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空间有多大?
根据央行数据,2018-2021年房贷利率平均为5.53%,2023年6月末为4.11%。扣减掉2021年末至今5年期LPR下调的45BP后,2018年-2021年存量房贷利率较2023年6月末利率仍高出97BP,这一幅度体现为房贷利率“加点”,不会随着LPR变动而调整。
降低房贷利率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新增房贷利率下调,即LPR下调;二是存量房贷利率下调。
新增房贷利率方面,8月4日联合新闻发布会中,央行发言人在回答“降息降准是否还有空间时?”,提出“兼顾把握好增长与风险、内部与外部的平衡,防止资金套利和空转,提升政策传导效率,增强银行经营稳健性。”我们认为短期内短期内LPR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央行发言人同时表示“指导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这一表态引起市场关注。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空间有多大?
根据央行数据,2018-2021年房贷利率平均为5.53%,2023年6月末为4.11%。扣减掉2021年末至今5年期LPR下调的45BP后,2018年-2021年存量房贷利率较2023年6月末利率仍高出97BP,这一幅度体现为房贷利率“加点”,不会随着LPR变动而调整。
2、短债后市怎么看?
总结来看,我们认为9月份资金面需要关注4个要点:
(1)我们估算,9月份公共财政净投放规模1万亿元。
(2)9月份政府债务供给压力边际下降,8月份债务资金陆续下拨,对资金面形成利好。
(3)信贷景气度偏低,央行依旧维持资金面呵护态势。
(4)但受季节性因素扰动,流动性分层现象可能阶段性重现。
进一步延伸到债市:
从券种来看,短端二永、中低评级城投等品种,更易受到非银机构资金面影响(图8),而同业存单与银存间资金面挂钩。
从利差的角度,目前同业存单利差历史分位数,相较于短端二永、中低评级城投更高,利差保护更足。
因此在短期内资金面偏宽松,但非银资金面有季节性扰动的判断下,我们认为同业存单会更加稳健,延续我们在8月13日报告《同业存单的新机会》中的判断。
风险提示:疫情波动风险、政府债务发行超预期、资金面收紧超预期、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信贷投放超预期、税收超预期、历史数据无法预测未来走势,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9月,资金面怎么看?》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7日
发布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靳毅 SAC编号:S0350517100001
吕剑宇 SAC编号:S0350521040001
本公众号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国海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只是转发国海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且须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及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海证券认为可靠,但国海证券不对其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国海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国海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对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任何一切后果或损失,国海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国海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国海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海证券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定级为R3,仅供符合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的客户(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客户及/或投资者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短信提示、电话推荐等只是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需以本公司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司接受客户的后续问询。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变更,也不保证相关的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征价。本公司及其本公司员工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服务。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履行披露义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本公司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或协议约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的任何内容进行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否则均构成对本公司版权的侵害,本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