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量化基金处于风口浪尖上。每当市场大跌,量化基金都要“背锅”。最近的一次,8月28日A股表现不及预期,量化基金是“砸盘元凶”的争论再现。
在各方论战中,9月1日,两个程序化交易新政颁布:《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分别简称《报告通知》《管理通知》)。
量化基金首当其冲,分析人士认为,部分私募高频量化基金或受影响,量化基金将如何应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风波8月28日,A股主要股指表现不及预期,有分析人士认为量化基金是“砸盘元凶”,因此量化投资站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回顾这一事件,起因是8月27日,利好政策集中落地,印花税减半征收、IPO收紧、规范减持以及降低两融融资保证金“四箭齐发”。投资人迫不及待等待第二天A股“满堂红”。
8月28日,A股确实如约迎来一个满屏涨停的壮观开局,上证指数一度上涨超5%。但很快A股高开低走,截至当日收盘,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当日涨幅均收窄至1%附近。
当天一篇《量化基金是今天砸盘主力军》的文章,揭开了资管圈谁是“砸盘元凶”的论战。
该文章的大意是,8月28日A股“开盘即上涨5%、大量个股开盘上涨7%~8%以上”的盘面,触发了量化交易系统的卖出指令,庞大的量化基金成了当天最大空军,是砸盘主力军。
接连三四天,社交媒体出了一系列激烈争论文章。
两大论战派:一派是《量化基金是今天砸盘主力军》为代表,认为量化基金是市场大跌的“元凶”,量化交易收割大量弱小的散户股民。
另一派是量化私募大佬,他们集体驳斥“量化砸盘论”。
代表人物如九坤投资创始人王琛、灵均投资董事长蔡枚杰等,他们在8月28日夜间转发了一篇“量化才是大A脊梁”的相关文章,并配文:“中国量化已经承受了太多莫须有的恶意,说量化砸盘纯属无知”,“永远满仓的中国量化基金,才是大A的脊梁。”
8月29日上午,靖奇投资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对不起,是量化的错!》称:“我们是量化,我们是最坚定的做多者,永远满仓热泪盈眶,不背锅。”
同时,准星量化创始人汪沛联合几名百亿量化创始人,向全国政协、证监会实名说明自己8月28日当天的实际操作,并表示量化基金不会执行如此大规模的激进卖出。
汪沛称,基于周末(8月27日)降低印花税等多项利好政策,他在8月28日盘前评估了A股市场大规模涨停的可能性。但当天9∶25开盘集合竞价结束后,他发现关注的4450只股票中,只有23只以涨停板开盘,占比0.517%,远远低于预期。
“量化基金是不会这么激进卖出的,只会细致拆单、缓和而均匀地卖出一篮子极其分散的股票。”汪沛说,根据以往经验,他认为这可能是游资拉高出货的惯用手法。
百亿量化私募聚宽投资也撰文称,目前A股最主流的量化产品,是指数增强和市场中性产品。以聚宽为例,指数增强产品的规模,约占公司总管理规模的85%。这类量化选股策略几乎都是满仓运行。
“指数增强策略,每天的卖出和买入都同时进行,不管卖出了多少,一定会买回来同等金额的股票,尽力避免暴露beta敞口,始终保持总仓位不变。”聚宽投资称。
来自公募的量化基金经理也持相同看法。西部利得基金主动量化投资总监盛丰衍表示:“近几年量化基金业绩颇为亮眼,正是因为其逆势交易的特性,股票投资是通过低买高卖获取收益的,量化的存在降低了市场波动,在熊市中增强了市场抵御极端状况的韧性,在牛市中把疯牛降速为慢牛。”
记者采访大量的公私募量化和研究人士,他们都不认可量化是“砸盘元凶”的说法。
玄甲金融CEO林佳义认为,A股市场表现不如预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复苏不如预期,消费、出口和投资表现不佳,资金外流,比如北向资金8月净流出创历史单月新高。
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汪普秀解释,总有投资者质疑指责量化,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量化近年来规模扩张较快,“树大招风”,尤其在震荡市场中赚到了钱引发质疑;二是某些游资使用量化交易,尤其是程序化交易,的确让投资者受损;三是量化模型不透明、不公开,外界并不知道量化采用的是何种模型、何种策略,从而引发市场的各种猜测;四是,国内量化模型趋同性较高,存在同涨同跌的风险。
钜阵资本首席投资官龙舫表示,“量化交易不会加剧波动,反而会给市场带来流动性,有助于平抑市场波动。”
他解释,如果大盘向上波动过大,比如8月28日的市场,量化交易会执行卖出指令,助推市场回到历史正常波动水平上来;相反,如果大盘向下波动过大,量化交易也会执行买入指令,助推市场回到历史正常波动水平。
“目前,执行量化交易策略的资金已经超过1万亿元,而两市每天的平均成交额已经降到1万亿元以下,因此量化交易对A股市场短期趋势的影响越来越大。”
龙舫认为,私募量化基金作为市场上越来越重要的交易力量,有必要对其加强监管。需要针对量化策略的交易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措施,发挥其活跃资本市场的交易优势,同时避免其对短期市场走势的过度干扰。
新规在量化是否“砸盘元凶”的热烈争论中,9月1日,证监会指导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了《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分别简称《报告通知》《管理通知》),将于2023年10月9日起同步施行。
这两个通知的核心内容是将对程序化交易投资者的证券交易行为实行实时监控,对四类事项予以重点监控,包括:一是交易所业务规则规定的可能影响证券交易价格、证券交易量或者交易所系统安全的异常交易行为;二是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三是多只证券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明显异常,其间程序化交易大量参与的;四是交易所认为需要重点监控的其他事项。
配套的两个文件,一个《管理通知》,针对券商和交易所;另一个《报告通知》,针对程序化交易的参与者,被认为主要是私募量化,重点是对高频交易作出额外报告要求。
有业内人士估计,当前我国量化交易总规模约1.5万亿元人民币(含公募保险资管等所有参与者),交易量大概占全市场的15%-20%。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两个程序化交易的文件,确认了程序化交易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同时认为股票程序化交易有潜在风险所以需要规范化管理。
百亿量化私募黑翼投资认为,《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肯定了程序化交易在提升交易效率、增强市场流动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程序化交易投资者报告制度的落地实施,相当于程序化交易被纳入合理合法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将推进程序化交易更加规范,提升量化行业的整体监管透明度,还能打击‘假量化’和利用程序化交易进行的违法违规交易行为,长期有助于促进量化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黑翼投资表示。
另一家百亿量化私募因诺资产表示,此次监管对于程序化交易的监控,对未来量化投资的发展起了很好的规范作用,利好于量化投资的长期发展。
应对程序化交易的新规之下,量化基金后续发展再次进入聚光灯下。
其中,重点监控对象特别提及,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部分以高频交易为主要投资策略的私募基金或受影响,但程序化交易新规对整个量化基金影响不大。
有私募量化人士告诉记者,对程序化交易加强监管之下,“高频交易需要调模型,比如每天的交易频次,以及各种参数,调完之后还是按照那些策略和因子赚钱,照样做,只是交易频率、交易动能、交易量没有以前那么高。但现在是熊市,本来就会有所下降。”
上述私募量化人士表示,熊市时,量化的两大策略——指增收益做不出来,对冲市场中性策略收益也会降低,因而量化收益会有所降低。如果限制高频交易,可能进一步使部分高频量化产品的收益降低,比如假设此前熊市收益10个点,程序化交易限频后可能降至5个点;假设牛市30个点收益,程序化交易限频后可能变成20个点之类。
一位涉及量化的私募人士告诉记者,部分高频T+0交易可能会受影响。这部分T+0受限后又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公募或者券商的融券业务,就是说有些券商或者公募基金持有一些标的,他们通过券商渠道融券借出去给量化基金做T+0业务,一年大概赚五六个点,比如在大股东减持或定增时市场往往存在套利机会。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程序化交易的新规之后,部分高频量化减少活跃度,对市场倒不是坏事,这部分高频量化私募赚钱少了,也就是“韭菜”少亏钱了,交易量减少也少交了印花税。
上有政策,是否会“下有对策”?
“现在大家在避风头,但过后高频交易可能会再重现江湖,方法只是对模型做些修改,比如,规定重点监控一个产品和一个机构的程序化交易频次——‘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行为’等,以后这部分可以由一个分成多个私募机构或多个产品做程序化交易,这样就降低了单个产品或单个机构的程序化交易频次,操作和以往类似,只不过肯定没这么方便。”有私募人士坦言。
在程序化交易新规颁布后,百亿私募黑翼资产表示,“旗下各基金产品均已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提供了产品及交易信息,所有交易行为均符合监管要求。未来我们将继续用实际行动严格落实程序化交易制度要求和监管安排。”
另一家百亿量化私募因诺资产表示,此次新规涉及的细节,主要是“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以及“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这其中涉及到的风控指标,如每秒报撤单笔数,单日报撤单笔数等,一直是公司自动化交易系统的风控指标之一。此次,监管明确了这些指标的具体数量,更加有利于我们根据监管的规定明确设定相关指标的风控规则。
“作为资本市场活跃度催化剂的量化基金,新的监管规定为行业带来更高的合规标准,有助于提高行业透明度和风险管理水平,推动量化投资长期发展,更好地服务中国资本市场。我司一直视合规运作为生命线,会持续关注监管最新要求,并持续做好投资者沟通和服务。”因诺资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