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19日,春暖花开。江苏开放大学外国语学院第二党支部的教师们、开放学员和高职学生代表们来到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利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优势,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留学生带来了一场新颖的课堂体验。本次课堂的主题为“春之风”,通过讲解诗词里的春天,在风筝上绘画春天景象,以教师讲授和实践互动帮助留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传,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是2000多年前墨翟以木头制成的木鸟。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了风筝材质,但直至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能工巧匠们在风筝上创作出了众多体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寓意着吉祥的图案。现如今,风筝成为了交流的“连心桥”。

主讲的赵明明老师曾公派美国教学,有着丰富的留学生教学经验。她从“风筝的起源”“春之诗”“风筝的文化寓意”等方面介绍了有关风筝的历史、古诗词和文化内涵,生动地讲述了风筝背后的中国故事,让留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随后,师生们和留学生共同在风筝上画出自己心中的和煦春日和美丽家乡,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对家乡的情思。

留学生鸠瑟夫用流利的汉语做了自我介绍,并解释了作品的创作意图:一方面是“喜上‘梅’梢”,寓意春和景明、喜上加喜,另一方面是七彩之花绽放在南非和中国的大地上,象征两国人民的友谊长存。留学生穆路瑞和学院教师刘杨鑫一同介绍了他们的创作:在他们的家乡都有青山和绿水,风筝左侧的南非是日出时的自然风光,右侧的中国是日落时的渔樵人家,虽然景象有所不同,但都怀揣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活动最后,教师和留学生们一起在户外放飞风筝并合影留念,现场气氛欢快热烈。

通过本次活动,留学生有机会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并能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同时,在风筝上作画的过程也引导大家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观,共同建设一个开放、绿色、包容、美丽的人类生活家园。这场别开生面的课堂体验不仅让留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还帮助他们结识了新的朋友,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他们表示,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将有着重要的帮助。

本次党日活动得到了栖霞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栖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

(文/刘杨鑫 章琼 图/征正)

审核:潘瑞凯

责任编辑:徐路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