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4日,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正式展开。4月25日,现任总统马克龙以58.54%的得票率战胜勒庞,赢得总统选举的决赛局,这一结果与选前各家民调机构所做的民调结果大致接近甚至差距更大一些。从得票的地区分布来看,第二轮的结果与第一轮结果也大致一致:勒庞拿下了法国东北部和南部地中海沿海地带,其他地方则由马克龙收入囊中,这也助力马克龙成为希拉克之后20年内第一位连任成功的法国总统。

与此前的法国总统选举相比,此次选举受到了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原因不外乎三点:一、俄乌军事冲突与西方对俄制裁背景下法国国内政治变动可能对后续的军事行动、制裁与反制裁行动造成重大影响;二、英国脱欧之后,法德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欧盟的双核心,法国将直接影响到欧盟的运作和稳定;三、与上次选举相比,勒庞的政治力量获得了明显增强,成为马克龙必须正视的现实威胁,极右翼在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台无疑会给国际政治带来巨大冲击。不过,与外界的“捏一把汗”相比,法国国内似乎并没有呈现出胶着对峙的态势:大量政治人物选择“不表态”或“半表态”,两造的选民之间也没有发生激烈冲突,双方的电视辩论也没有太多充满戏剧张力的情节,更没有候选人打“告急牌”或者发布“催票民调”(指发布自己微弱领先的民调结果以动员本阵营选民出来投票),马克龙的拉票和辩论显得“老神在在”,勒庞也没有使出“孤注一掷”“破釜沉舟”的选举操作,似乎两人对于选举结果心里也都有数。

认为勒庞有机会的观点主要基于三个依据:一、极端候选人的支持度常常在民调中被低估;二、部分极左选民转投极右;三、极右翼选民的投票率常常高于建制派选民。然而,这三点在此次法国总统选举中大多不存在。首先,经过英国脱欧和2016年美国大选后,民调公司都吸取了教训,通过多种方法来精准探测受访者的投票意向;其次,虽然梅朗雄只号召拒投勒庞、并未支持马克龙,但民调显示,梅朗雄的支持者中投马克龙仍然比投勒庞的要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是勒庞变了,而是梅朗雄的支持者变了。由于社会党、法共的式微,梅朗雄事实上已经成为新的左翼盟主,其得票已经超越极左而收获了大量传统左翼选民的票。在梅郎雄所获得的22%的选票中,传统左翼至少可以跟极左五五开。因此,即使部分极左翼倒向勒庞,大多数梅郎雄的支持者还是会投给马克龙,马克龙和勒庞的得票率甚至会因此而更拉开。第三,不同阵营选民的投票率的确会对结果造成影响,这也是卡尔·罗夫当年帮小布什竞选的战略,但这种战略一般在双方差距较小(如5%)的情况下奏效;如果双方差距过大(如10%),投票率的差异也很难对结果造成颠覆性效果。

在笔者看来,勒庞败选的根本原因是,盘不够大。目前勒庞能获得的选票大致有三个来源:极右翼、部分中右翼和部分极左翼。由于梅郎雄对勒庞的明确抵制,勒庞极左翼的票收获有限;另外,极左翼转投极右翼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大规模转投则极少发生:即使在2016年,美国传媒的调查发现,特朗普帮共和党开拓出的“新选民”也更多是原来的政治无感者而非桑德斯的支持者。因此,勒庞若要走完总统之路的最后一里路,关键在于进一步温和右翼化而获得传统右翼的支持,舍此别无他法。不过,此次选举中勒庞所获得的41%选票已经显示,她已经成为法国政治上的一个主要政治人物了,国民联盟也有望借由她此次的竞选而在后续的国民议会和地方选举中有所斩获而打下更为牢固的组织基础。一个有待揭示答案的问题是,五年后,能阻挡勒庞的,会是谁呢?

(德国汉堡大学法学博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