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中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对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形成有力支撑。水利部官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93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水利工程建设可吸纳大量投资,为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表示,上述项目建设涉及工程设计施工、机械设备、材料供应等多个领域,为有关产业链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

据水利部统计,前述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匡算总投资约1.29万亿元,其中超过500亿元的项目有5个,300亿元到500亿元的项目有4个,100亿元到300亿元的项目有18个,能够带动直接和间接投资6.6万亿元,年均新增就业岗位80万个。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密集开工,相关建设资金需求也愈加突出。以2023年新开工的5项水利工程为例,相关项目资金需求合计逾230亿元。具体来看,2023年新开工的5项水利工程分别是湖北省姚家平水利枢纽工程、安徽省凤凰山水库工程、河南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福建省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和云南省腾冲灌区工程,相关项目总投资分别为67亿元、60.5亿元、39亿元、31.3亿元以及38.69亿元。

多位专家均表示,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可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效果,对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具有显著作用,建设必要性强、资金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建设因投资规模大、建设运营周期长、盈利能力差等特点而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市场融资能力有限。

在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看来,水利工程建设属于国家级民生工程,兼具体量大、投入多、周期长等特点,因此需要政府投资这类稳定的资金来源以确保项目顺利运营。

基于上述背景,健全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机制保障建设资金充盈的迫切性越来越急切。

谈及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阻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称,对水利工程开展多元化募资首先要解决投资回报问题,即需要增强投资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推进水利工程项目证券化,使项目投融资机制具有一定商业属性。

“如相关工程建设不能与电力开发等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结合起来,很难对社会资本形成较大吸引力,因此暂时需要依靠政府投资。”刘向东建议,设计合理的使用者付费机制或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如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研究推动建立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使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具有可收益空间。

他同时表示,需要进一步设计合理的公共性或准公共性项目收益核算机制,用好水利中长期贷款等金融信贷资金,推进水利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同时还可将部分项目打包形成更加综合的投资项目,以商业项目反哺公共性项目,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从而实现项目投融资的可持续。

陈雳称,需打破原有思维,对水利工程投资效益进行重新定位,吸引市场中的优质资本。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快深入研究水利工程与经济发展规律的关联性,结合国家宏观区域性建设,提升水利工程对社会发展效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