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深圳报道


(资料图片)

在半导体景气度的低谷时期,今年中国市场的走势备受关注。

“Q3、Q4的发展还不太好预测,我们一直在谈论谷底在哪里、反弹在哪里,可能(半导体市场)现在正在接近底部。但是之后两个季度会继续持平,还是慢慢回暖,我们还在观望多项数据。”近日,艾睿电子亚太区元器件业务总裁蒋溢颀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目前,整体市场还处于继续清库存的阶段。在他看来,虽然客户的库存有所下降,但是代理商和供应商的库存还需要消化,届时才能真正复苏。

在眼下“筑底”期间,半导体产业链整体承压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智能化、自动化等新兴赛道。其中,对于分销企业而言,也在随着供应链的变化重构、洗牌。

下行挑战和汽车机遇

在日前的艾睿电子技术解决方案展上,蒋溢颀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供应链的变化有点大,客户整个供应链的迁移都是一直在不停地发生,在这中间我们扮演很重要的供应链平台的角色。”

艾睿电子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分销商龙头,将自身定位为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在近年缺芯、过剩波动中,供应商也最先感知到行情冷暖。

“过去几年对供应商来讲是处于一个黄金时期,供不应求,当然是所谓卖方市场,”蒋溢颀回顾道,“但是确实从去年开始,我们面对着一系列市场变化的挑战。疫情以后,客户都迎来了很大挑战,一些传统行业、过往几年特别好的一些行业都面临着市场下降、需求低迷的状况。”

虽然目前在供求上,市场整体还处于下降通道,但是艾睿电子也从中瞄准了新的机会点,电动汽车便是一个重要的新兴板块。

机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83.2万辆,同比增长40.2%,市场占有率为15%;乘联会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850万辆,狭义乘用车销量可达2350万辆,年度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有望达到36%。

从数据也能看到增长之势,但是增量同比有所放缓。对此,蒋溢颀持乐观态度,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首先整体而言,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还在增长,无论是总量、还是电池化的应用,每年都在上升,国家也从政策层面鼓励,大趋势没变。

同时他认为,产业机会大于风险,“现在不论传统汽车还是电动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都比原来要快。新车都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电子化产品,智能驾驶相关的芯片应用、电气化应用在整车里的占比越来越高。国内最大的几家主机厂,供应链整合可能原来一个平台用7年,现在可能三年就迭代,要加入更多人工智能方面的资源,如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激光雷达等等。”

再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汽车的芯片供应链已经发生变化,汽车厂商和芯片厂商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过往电动汽车厂商是不会去关注元器件的采购,不太会和芯片厂家直接打交道。但是随着汽车电气化越来越重要,很多主机厂要求参与到供应链和产品生产中。现在基本所有的车厂,它的战略采购或研发的重点,都是跳过下面那些二级、三级供应商。”蒋溢颀谈道。

因此,在他看来,未来三到五年内,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是重要的芯片增量市场,艾睿电子也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技术和服务,和业界一起做大市场蛋糕。

布局大湾区机器人产业

另一方面,元器件供应商们也在更多地走向台前,和产业链进行联接。在汽车之外,艾睿电子也关注机器人、AIoT和智慧能源等热点领域,并和国内各重要产业区域进行合作。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要的智造基地,艾睿电子早有布局。2016年,艾睿电子就在香港科学园建立了首个开放实验室(Open Lab),如今又和东莞松山湖的XbotPark机器人基地合作启动了新的开放实验室。

XbotPark机器人基地的发起人李泽湘教授表示,XbotPark是专注于机器人和智能硬件的全球性初创企业孵化器,艾睿电子提供了技术支持,涵盖了从微电子和传感器到连接和边缘平台,以及设计工程专业知识和供应链服务。

可以看到,机器人也是艾睿电子看重的新兴领域。近两年来,机器人产业风头大盛,从三星、亚马逊、特斯拉,到国内的优必选、小米、以及一众创业公司,都频频在机器人领域发力。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价值将达到174亿美元,五年年增长率为22%。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价值8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价值65亿美元,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价值22亿美元。

目前,机器人更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领域,正逐步拓展民用级市场。蒋溢颀说道:“我个人认为,目前可能是处于一个转换的节点,但是说真正进入到一个消费级市场,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机器人的总量,有90%的以上集中在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

据了解,工业机器人所需的芯片包括MCU(微控制器芯片)、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等,其中MCU芯片是工业机器人核心控制器件,也将受益于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增长。

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的热潮也有望带动智能芯片的成长。华鑫证券的报告指出,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中,上游零部件中减速器占比35%,伺服电机占比25%,控制器占比10%,由于人形机器人的机械构造、驱动和控制的复杂程度都远高于现有的机器人,预计智能芯片的占比有望达到30%以上。

报告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将保持10%的复合增速。专业服务机器人随着智能物流,智能仓储的发展预计还将保持30%的复合增速,个人或家用服务机器人随着产品越来越人性化和价格降低,消费量还会逐步提升,预计未来几年保持15%的复合增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