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广州报道
工作日清晨,在广州拥挤的早高峰车流中,公交车满载早起的人在车流中穿梭。堵车时消失的尾气、抬头就能看见的绿色新能源牌照......在许多市民未察觉的时候,广州公交已经完成了从燃油到电动的迭代,带动碳排放强度下降超80%,成为城市大动脉中的一个个移动“绿色坐标”。
(资料图)
广州只是广东全省公交新能源化的一个缩影。广东是全国最早推动公交、出租车电动化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广东通过推动锂电池、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大规模布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绿色出行的先行典范地区。截至2022年末,广东已有11个地市实现公交100%电动化。这场城市交通大动脉的绿色转型,折射出广东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多个专家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在技术研发、市场渗透率等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沿,未来应聚焦生产及消费两端,进一步降低汽车制造环节碳排放量,同时结合数字、光伏等前沿技术,激活新能源汽车在储能等方面的潜力,合力推动广东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11市实现公交100%电动化“新能源汽车在碳排放量上比燃油车减少43.4%,碳减排潜力巨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石之一。”民盟广州市委会科技委员会委员、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技术研发责任工程师宋欣蔓表示。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基地和重要市场,广东拥有多家整车和零部件龙头企业,已形成以广州、深圳、佛山为新能源主机厂核心集聚区,以东莞、中山、惠州、肇庆为关键零部件及新材料配套项目集中区的发展格局。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上市企业78家、高成长类企业157家、高技术企业540家,形成了优质企业高度集聚、产业结构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具有引领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潜力。”宋欣蔓表示。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势崛起,也为广东探索交通清洁低碳转型提供了更多可能。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22年末,广东21地市公交车电动化率均已超80%,其中广州、深圳、珠海等11个地市公交电动化率已达100%(梅州市数据仅统计城区公交车电动化比例)。
这场全国低碳转型“竞速跑”中,广东公交电动化率已经领先全国至少1/3个“身位”。中国交通运输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城市公交车中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为46.6万辆,占城市公交车总量的66.2%。
具体来看,这场针对城市公交的“绿色革命”为广东实现“双碳”目标缩短了多少距离?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1)》显示,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中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约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于2022年年底发布的《广东省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路线图报告》显示,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从基准情景到2050优化净零排放情景),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累计贡献64%的减排量,新能源乘用车推广应用累计贡献27%。
以广州为例,2020年广州推进全面实现公交电动化,新能源公交车占公交车辆总量的93.4%,推动碳排放强度下降超80%。
但宋欣蔓也指出,新能源汽车在制造环节的高碳排放量是下一个亟待攻克的难题。她表示,汽车生产过程的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环节,需要用到钢材、铝材等大量原材料,以及电、煤、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能源消耗量大,且对化石燃料能源依赖程度较高。
“2021年我国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达到12亿吨,约26%来自制造环节。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在生产环节中的碳排放量就大约占到其全生命周期排放量的70%。”宋欣蔓直言。
宋欣蔓建议,未来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加快探索零碳工厂发展模式,试点新能源汽车数字化零碳生产研发园区,并推动开发碳排放数字化管理系统模块,对园区运行数据进行集中监管、能源管理、运维管理等,持续提升节能减排效果。同时通过政策激励与绿色金融等手段,支持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厂区向零碳生产转型,实现降本增效的生产模式。
普惠性保底充电网络基本成形《广东省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路线图报告》指出,交通减排进程相对于其他部门进展更慢,全球大部分发达地区都以2050为碳中和目标节点。广东省具有独特的经济、政策及产业等多方面优势,完全有能力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意味着,广东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上要更加积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要加强城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等企业可利用自有停车站场建设集中充电站,并鼓励对外提供公共充电服务。
例如,新建公共停车场及新增的路内收费停车位应按不低于30%的比例建设快速充电桩,适当新建独立占地的公共快充站;在公共充电网络不完善的区域按需配置移动储能充电车。
为满足新能源车主爆发式增长的充电需求,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持续加快推进城乡充电设施一体化布局,近十年来建设充电站点约4700个,充电桩超过3万支,并基于此实现涵盖城市公共、城际高速、乡镇等领域的普惠性保底充电网络在广东基本成型。
2020年至今,有序充电、V2G(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超级快充等新技术在多个充电站试点应用并加快推广,充电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据悉,预计“十四五”期间广东电网将新增投运充电桩约4万支,继续优化充电网络建设,缩小充电服务半径。
“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太给力了!”在广州南大干线高速服务区体验了一把“超充”的新能源车主陈先生感慨。
据悉,广东电网与广汽集团合作,于今年4月在广州南大干线高速服务区建成集“超充、换电、无感”于一体的超级充换电中心,搭载480千瓦超充桩,与当前主流的120千瓦快充桩相比,每台超充桩可提升350%的充电效率。另外,对于有换电需求的新能源车辆,该中心可实现自动泊车进入换电区,2.5分钟快速换电。
不仅如此,借助大数据为客户“画像”,也有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主要体现在打造新能源社区和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客户‘画像’,优化充电策略,并为新能源汽车的投放提供数据决策和分析等方面的支持。”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市场营销部高级经理刘红向记者介绍。
相对于燃油汽车,电动车的使用无疑具备低碳减排优势。但是电能的生产储存过程,同样要消耗化石能源,存在碳排放。如何进一步推动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绿色能源,是全世界都在攻关的重大课题。广东能否在解决方案上先行一步?
宋欣蔓表示,新能源汽车本身就具有电网削峰填谷及为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接入电网调频功能。新能源汽车可以与光伏、特高压一起组成支撑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战略大三角。她建议,广东未来应搭建统一的电力数字化调控平台,建设“虚拟电厂”与“光、储、充、放”一体的实体充放电桩,推动零碳供电循环,缓解光伏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等问题,逐步摆脱化石燃料依赖。
正在举行的广东省政协会议上,民进广东省委会资环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及低碳发展研究室副主任廖翠萍也和广东省太阳能协会秘书长朱薇桦联合执笔了一份提案,建言广东将光伏技术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结合,让电动车用上“绿电”。
廖翠萍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紧张的土地资源,让广东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比较困难,分布式光伏电站应该是发展方向。当前,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完全可以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协同布局,共同推动广东能源结构优化。
“比如,在新能源公交站点、站场的屋顶,铺设光伏面板;又比如,在高速公路休息区的充电桩附近铺设光伏面板,从而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的‘绿电’比例,优化广东能源结构。”廖翠萍说。